沙漠,组词的两字都带有“水”,但拼接在一起却变成了干旱的代名词,汉字文化的神奇,由此可见一斑。
可沙漠毕竟没有水分,并不适宜居住和生活,这让无数人都萌生出一种念头,那就是把全球沙漠都变为适合生物安生的森林。
然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根据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如果地球上的沙漠都变成了森林,那对于生态而言,其实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至于其中原因,且让我们从沙漠说起。
沙漠:极致的干旱相信大家对沙漠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常出现于歌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撒哈拉沙漠,还是资源丰富的阿拉伯沙漠,这些都是当代沙漠中的“宣传者”。
在这样的影响下,沙漠的热度变得愈来愈高,惹得无数游客向往,“沙漠旅游”也成为了如今较为爆火的旅行套餐。
不过,景色怡人且神秘的沙漠,在满足观光客旅行需求的同时,也会引起一种严重的灾害,那就是沙漠化。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沙漠化其实就是风沙发生移动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沙漠中的风沙向外扩张,导致周边绿地被吞噬,进而也变成了沙漠的一部分。
而从广义上来说,沙漠化则是指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特定地区生态发生退化,进而生出了新的沙漠。
值得一提的是,沙漠化的广义定义,其实也是沙漠形成的原因。
举个简单例子,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部分地区,由于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导致降水稀少,进而使得地区干旱加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漠,比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以及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就正是由此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是因地处大陆深处,距离海洋太过遥远,以至于无法接收到海洋水汽,导致降水稀少,从而形成了干旱沙漠,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位于内蒙古与蒙古国之间的戈壁沙漠。
不过,这两种沙漠虽然形成原因不一样,但它们所造成的影响都是相同的,就比如前文提到的戈壁沙漠和阿塔卡马沙漠,它们的存在都深深影响着当地的生态。
尤其是蒙古地区的戈壁沙漠,它让蒙古国的沙土形势变得相当恶劣,按照现在公布的数据来看,蒙古国有近76%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沙漠化。
而大规模的沙漠化,又引起了蒙古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双双凋零,再加上本国矿业的无节制发展,导致从前辉煌的外蒙古草原,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荒漠,反倒是我国内蒙古在“人工造林”的加持下,仍保持着从前生机盎然的景况,滋养了当地的畜牧业和旅游业。
在这样的悬殊对比下,一部分学者和专家就提出了用森林替代沙漠的思路,比如供职于美国NASA(航空航天局)的气候模型专家伊戈尔阿雷诺夫和戴维·林德,就在《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森林和沙漠的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用森林替代撒哈拉沙漠的设想,由此引起了无数生态保护主义者的共鸣,但沙漠消失后,地球生态就一定会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