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诗人常建的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其中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令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感叹,自己再怎么写,也很久没写出这么深含意境的诗句来。(“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这首诗为何如此倍受推崇?先来看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本人练字习作
这其实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写自己清晨到一间寺庙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诗的开头两句平铺直叙,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第三和第四句就是欧阳修想学写而不得的千古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了一处幽静的所在,原来是一间禅房,周围繁花似锦,草木深深。我们可以照着诗人欲言又止的思路推想,这里大概率有一群得道高僧在吟诵经书,是一个非常适合明心净性的地方。
第五和第六句既写实景,又抒感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青翠的大山让空中飞翔的鸟儿都感到神情愉悦,而林中的深潭清澈见底,使人忘却凡夫俗子每天都要面临的烦恼,心灵得到放空,欲走还留。
第七和第八句承接上两句,只不过由刚才的所见和所感,转到所闻。“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用词接近白话文,意思很好理解,指寺庙里除了悠扬的钟声和磬音,再没有别的声音,一片寂静。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来到这样一所寺庙,其实是非常喜欢的,但他并没有直说,而是在诗句中流露出来。
想想也有道理。
要是能放下一身的疲惫,到一处幽静的禅房念念心经,吸吸氧气,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曲径通幽处
潭影空人心
(文中图片源于今日头条免费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