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辞官还乡所作,其28字七言绝句,被老幼吟诵千年,牵动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引发了多少读者的共鸣。
而这首人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并非单单在文学方面有突出表现,通过图像解析,一起来看看其中直接暴露的艺术隐情。
一、诗意与画意
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具体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叙事为主,这一点为插图创作提供了可描绘的对象,插图以人物动态为主,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回乡偶书 写意图
诗词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诗意
诗中前两句“少小”“离家”“老大”,“乡音”“无改”“鬓毛”全部是名词连缀而成,“回”;回家与“衰”;衰老则是动词,名词到动词的变化,使语言的形象变成绘画所擅长的动态描绘。(动态描绘体现在“回、衰,笑,问”上。)
2、图意
插图根据诗词中后两句所作。图与诗结合,使主题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而且与诗中所描绘“回乡”相互呼应,由诗词抽象想象到具象直观,使诗意与图意间相互补充。
二、诗词与不同种类插图根据“回乡偶书”这个主题,所画插图种类繁多,每幅插图的“回乡”场景,都有一定的物象表现。
1、国画类
这幅“回乡偶书”插画中,为什么梅花、驴为主要物象代表?
代表物象,梅花与驴
插图中刻画了向前观望的贺知章,跟在身后的驴以及开得正艳的梅花,这些物象凸显贺知章的气节。创作者把“回乡”的时间呈现出来,冬季梅花正是回家团圆之时。
梅有“折梅寄远”传递情感之典故,有“孤山八梅”品性高洁之咏梅诗,还有“知梅者”对时光飞逝感慨等等的内涵。贺知章功成名就,告老还乡。而梅是四大君子之一,有傲霜斗雪,以“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气节,表达出了文人士大夫的清高的品质。
驴有张果老的“神驴”、诸葛子瑜的“巧驴”、贾岛的“灰驴”、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驴乃是文人雅士所坐之物。驴也出现在许多画家的作品中,如范宽《溪山行旅图》、徐渭《驴背吟诗图》等等。
范宽《溪山行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