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李白好不容易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泾县一趟,况且豪绅汪伦在泾县当地,怎么着,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豪士”吧,古人云:“强龙干不过地头蛇”,李白一个人单身影只,怎奈汪伦之何?所以,李白再怎么有本事,到了的汪伦的家里,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即便是心里有再多不愉快,那也是只能是揣着聪明装糊涂,表面上的文章,还是要热情恭维的,有道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如此一个好端端的、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到了你这里,经过另一种深层次的解读,事态也开始正式地朝着相反的方向,一路驰骋。
随后,李白在泾县的汪伦家中,开始了真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态势,“一切全然不拒,只管手到擒来”。李白在汪伦家里待着的几天里,每天都是酒放开肚皮地畅快痛饮,菜亦是欣然与会地大快朵颐。试想一下,似李白这般豪爽之人,整天在汪伦家里,什么事也不去帮衬,就知道这样地胡吃海喝,如此这般坐吃山空,谁能受得了?过了一段日子,汪伦终于无法忍受,但是又无法表露情绪,谁叫汪伦自己本人,就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呢?
终于有一天,汪伦在酒桌上,偶然露出一丝难色,李白何等聪明,一看便知道,自己脱身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赶忙向汪伦起身告辞,汪伦虽在表面,依然如“打肿了脸充胖子”一般,装出一副万般的不舍的样子,却也正好是契合了自己的心意,便“顺水推舟”地借驴下坡,再三挽留,却终究还是应允了李白的请辞,所谓“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不过一梦而已。”
这样一个另类的《赠汪伦》版本,经过我如此这般抽丝剥茧地细致分析,是不是很有趣味、也很形象生动?各位请千万不要激动,淡定、淡定,故事到这里还没讲完呢?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精彩绝伦”的结尾,保证绝对有料。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终于到了李白要离开的那一天了,这里,我且分两个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具体分析:首先是汪伦的心理。前面我也做了许多的铺垫,汪伦纵然是有一百万个不情愿,奈何这整件事情的起因,就是他自己,你想啊,当汪伦看到李白一天到晚地,在他自己的庄园里恣意吃喝着,又不为他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
众所周知,李白素以“斗酒诗百篇”闻名于世,然而,当李白到了泾县汪伦的家里,却又似乎早已“江郎才尽”,甚至连最普通的诗句,都未能作出一首,况且,乡绅汪伦的家私,也未必见得有多大,李白到来之后,他是钱也花了,饭了吃了,地主之谊也尽了,然而,回报在哪里?几乎没有!这让汪伦如何能受得了?所以,汪伦也只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苦在心头”了,事已至此,汪伦就算是打掉了牙齿,也只能是往自己的肚子里面去咽了!
李白向汪伦辞别时,汪伦不舍,又赠予名马八匹,官锦十段,这里又作如何解释?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猜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纯粹的“补偿效应”,言下之意就是说:如果你李白真的愿意离开我这小小的“寒舍”的话,我汪伦不仅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为您饯行,甚至我还愿意地加倍地赠予你更多的美酒加咖啡,哦不,是几坛上等美酒佳酿,再加数匹绫罗绸缎作为礼物,只求李白您这位大神速速离开,越早越好,越远越好!我这里的庙太小了,也实在是供养不起您这尊大菩萨呀!
那么,从李白的心理角度,又应该怎么说呢?这整个故事所有的前因后果,又是怎样的一种“扑朔迷离”,不要着急,且听我娓娓道来!
李白的心理嘛,那就更好解释了!因为至始至终,李白明明就是揣着聪明装糊涂呢?从他不远数百里,接信后,独自一人,欣然来到泾县,遇见了汪伦,然而,在得知“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这一切看似美好的背后、不过都是虚幻的假象而已,李白当下也就立刻掩藏起自己的锋芒,而且还笑意璨然地处处迎合了上去,李白用一种“独坐敬亭山、孤云独去闲”,以不变应万变的“岿然不动”态势,冷眼旁观,看你汪伦能硬撑到几时!
于是,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李白自打来到豪绅汪伦家的第一天起,就开启了“餐餐都与大鱼大肉为伴”的“饕餮”模式,对于汪伦所提供的、一切的美酒佳肴、鲜衣怒马,自是来者不拒,“逢餐必饮,有饮辄醉”,醉后又正好可以酣然入眠,“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再说了,泾县的风景那么优美,虽然没有十里桃花,但是风景依旧旖旎,又可以痛痛快快地与汪伦两个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人间至臻至美,诸多乐事,莫过于此!泾县这里,也确实是吟诗作赋的好地方,真可谓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在心里暗暗哂笑着,李白心里想道:汪伦呀汪伦,你不是挺牛的么?但是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在我看来,你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呢!看你一介凡夫俗子,怎么斗得过我谪仙人?现在你终于看到我的厉害了吧?
说得也是,汪伦再怎么厉害,在泾县当地又是如何地“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但是,这偌大的家私,怎么着,也架不住李白、还有他每天宴请的宾客等人,整天这样“胡作非为”、可劲地“造”呀!李白看到这一切,心里实际上早已经胜券在握,于是便找到一个合适而又恰当的机会,与汪伦正式地请辞了!这其中,李白与汪伦之间的、那一份依依不舍的人间真情,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且说李白这一走,也真可谓是:“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回”!
然后,我们就再一次地,回到了这个话题最初开始时的那一幕吧!那一天,知道李白真的就要走了,汪伦一句话也没有说。在即将离别前一天的夜里,汪伦兀自一个人躺在床榻之上,心潮澎湃,情绪难宁。午夜的钟声,阵阵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汪伦深深的沉默。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到了离别的这一天晌午时分,汪伦亲自来到自家的食膳房,他紧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对后厨掌勺的大师傅狠狠地一跺脚:给我按最高级别的菜肴规格来整,即使寻遍世间山珍海味,花费万两黄金白银,也要再所不惜。汪伦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心里很高兴:李白终于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