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也叫厢房,分为一楼一底建造,墙壁及天花板均绘龙凤彩云图,精雕细琢,装饰艳丽。门楼,也称草楼,与庭院大门相配套,并按一楼一底建造。底层正中开有大门,两边设畜厩,楼上存放草料等杂物。木楞房四壁用削皮后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木板铺盖,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因为衔楔整架结构而特别防震。
苗族民居
苗族建筑以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人所建的为主,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反映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苗族人对居住环境和住宅本身的选择及构造十分讲究。苗族建筑形式多样,从最原始的巢居、茅屋,到瓦屋、干栏式楼居、吊脚楼……无不依山傍水,优美如画,建筑工艺奇特精湛,建筑风格古朴雄浑,体现了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苗族人建房一是不选平地,因为山区平地最为珍贵,平地只能用于耕地;二是多建吊脚楼,因为山区雨雾多,地面潮湿,吊脚楼通风干燥,防潮。所以,苗寨房屋都建在山坡上,从山脚开始,一座叠一座,重重叠叠,勾檐斗拱,紧密相连,直到半山腰。
苗族房屋主体建筑主要以歇山式木质架构干栏为主,房屋地基多有上下两层,山坡较陡的亦有开挖三层、四层的。房屋的一半木柱立在上层地基,一半木柱立于下层地基,屋前的檐口柱子则呈半边悬空状,由房屋主体的排枋挑着。房屋前半部分落脚在下层,后半部分落脚在上层,俗称吊脚楼。吊脚楼多为杉木构成,一正两横,正屋一般修造为四排,一般为五柱七瓜,五柱九瓜。房屋每层都用杉木板铺地板,杉木板装墙,杉木树皮盖顶,有的会铺青瓦。整个房屋建筑设计精巧,横屋和正屋配置合理方便,枋柱之间的衔接不用钉铆,只以木榫相扣。吊脚楼除了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形式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苗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自然变得接近,更为亲密,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
彝族民居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主要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土掌房为代表。土掌房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彝族土掌房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所谓"干打垒")。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