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的大概意思,印信古代和现在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21:06:22

元宵节来临,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和皂隶舞格外引人注目。精美的宫庙建筑、非遗文化和千年的闽越古俗,绽放的独特魅力令人折服。

麟山宫又称保和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枫亭镇麟山村的秀郊自然村,宋代始建,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1981年重修。

麟山宫坐北朝南,面阔32.4米,进深26.6米,总面积861.8平方米,为廊院式建筑,设计严谨,宫宇雄伟,雕梁画栋,鎏金烫彩,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及麟山书院、麟山古洞。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单檐歇山顶式翘角飞檐,抬梁、穿斗木构架结构,屋顶脊泥塑鱼鳞龙凤,精致美观。

麟山宫大门前有惠安县清代著名石雕工艺师王成赠雕刻的灰绿岩石雕龙柱一对和石狮一对,龙柱高2.73米、围长1.75米,石狮高1.32米、宽1.73米,均雕工精细,极富立体感。走进殿堂,“麟山宫”“麟山古洞”“麟山书院”“万家生佛”等4块古老木匾额映入眼帘,均为清代莆田进士、书法名家张琴所书,笔力稳健雅朴,独具风格。殿堂里,两厢绘制有巨幅壁画19幅,系清光绪年间闽派主要代表画家之一的林肇祺绘制,有龙、虎、鹤、鹰、猴、鹿、四大天王、八班神卒、凤凰牡丹图、麒麟望月图、双龙戏珠图等,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今成为麟山宫的“镇宫之宝”。

枫亭素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民国九年(1920年),崇尚文教的麟山宫兴办私塾——“麟山书院”。不久,书院又开始传播新学,乃先后改名为麟山初级小学、育智小学、麟山中心小学。1968年,麟山中心小学增设附初中教学点,声名鹊起,备受关注。1984年,麟山中心小学易址重建。翌年,麟山宫全面恢复宫事活动,形成了包括忠孝文化、信俗文化、旅游文化在内的独特麟山文化。

游客来到辟有皂隶舞非遗艺术博物馆的麟山宫,可以近距离观看惟妙惟肖的棋牌、制作精美的伴奏道具、憨态可掬的舞蹈面具等1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实物,了解皂隶舞,激发乡愁,传承文化。原来,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麟山宫皂隶舞这一民俗奇观,主要在枫亭北部区域元宵出游和枫亭游灯中作为迎接神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其渊源从西汉时期驱邪除妖的“傩舞”演变而来,由请牌、开道、收牌三部分组成,俗称“乡人傩”。舞蹈中,戴面具的皂隶神态威严,旁边有很多小吏,类似古代官府审案,整个过程庄严肃穆,祈祷来年平安;35名参演人员各司其职,其中棋牌官1人、大史1人、二史1人、八班8人、皂隶8人、寒山1人、拾得1人、哨叭2人、大锣2人、十禁10人。表演者顶插五色纸丝花,头戴各式狰狞獠牙面具,有红、蓝、青、黑等颜色。舞蹈基本动作有盘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摆等,简单质朴,舞姿粗犷豪放,表演者手执竹杖,穿黑衣红裤,腰系红布条,腿托绑带,足蹬草鞋,伴随锣鼓乐声和呐喊声表演,节奏干练、粗犷威武,气势威猛,撼人心魄。

“每年正月枫亭游灯闹元宵麟山宫巡游时,人们会凭借壁画里神卒,装饰成八班皂隶随驾巡游,而在枫亭民间更是广为流传‘出状元、舞皂隶’的神奇传说。”谈及皂隶舞,该县文化馆负责人俞辉说,皂隶舞其实也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的仪式,莆仙传统剧目仍有保持简单的表演形式。1988年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的麟山宫皂隶舞,始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传承7代,至今180多年。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形成了一套完整和独特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旨在用傩舞的阳刚之气震慑邪祟、驱瘟避疫。同时,以独特舞姿表达喜庆之情,祈求国富民强。

(来源:湄洲日报 作者:陈国孟 编辑:黄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