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
作者:崔新志
当一朵花成为一所城市标志的时候,所有关于这所城市的记忆便开始妩媚起来。在菏泽城,最动人的时刻应该算是四五月间了,因为牡丹正好这时候绽放。
说起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有据可查的是在明朝,距今400多年,虽说不短,可是因为屡受黄河泛滥所累,规模一直不是很大,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迅速在黄河岸边壮大起来,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牡丹花园了。
比较古老的牡丹园有三个,曹州牡丹园,古今园和百花园。曹州牡丹园最大,经过历年拓展整合,如今已经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园子了。古今园和百花园虽然小,但牡丹的精华基因就在这里,比如说太空牡丹,万般妖娆尽在这里,还有那历经400多年,从明代活过来的牡丹王更是成为百花园的镇园之宝,都知道牡丹不好养活,而牡丹王的存在,除了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之外,更与一代又一代的养花人的精心呵护分不开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总愿意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进一则则富含生活哲理的牡丹故事里:武则天怒迁牡丹,只因牡丹敢于拒绝不合理的苛求;《聊斋》里的葛巾与常大用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来不得半点怀疑;《秋翁遇仙记》则再次说明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但凡与人类纠结的故事里,牡丹一定是倔强的形象,而且秉持真善美,不向恶势力低头。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才能历经洪水泛滥而依然绽放如初吧?
如果你觉得牡丹个个花大色艳,就未免偏颇了。实际上,牡丹只是一个庞大花系的统称,姚黄魏紫固然花盘大,可你见了荷包牡丹估计就会颠覆自己的印象,轻风微雨中,一串串小巧的粉红“荷包”在枝头颤动,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是谁在挑着担子叫卖荷包呢?
是那些城市建设者吗?在他们的手下,城市以细胞裂变的方式疯长,清一色钢筋混凝土大楼,千篇一律的街道,似乎每一个行走在城市街头的人或者车辆都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代码,这情景与大都市相似,冷冷的面孔上或许还有一丝高傲,然而同时又因为有了牡丹,这座鲁西南城市也便异于常人正儿八经温柔起来。
是那些城市管理者吗?牢牢抓住牡丹做文章,鼓励科研工作者研发创新牡丹,这几年又有几家新牡丹园开门迎客了,它们不同于传统的观赏牡丹,而是增加了油用牡丹和药用牡丹品种,立体的科研成果更使得牡丹香飘万里誉满华夏。为了城市的壮大,管理者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城市发展纲要,甚至为了经济的振兴,纷纷担起了直播的角色,不遗余力地推荐菏泽牡丹这张名片。
其实叫卖牡丹的是谁并不重要,赏花人的好恶挡不住牡丹绽放的姿态,因为这是她青春的仪式。城市因她而美丽,可是对于她来说,只是这里更适合她的生长而已。
如今,牡丹元素已经与菏泽城的生活融为一体了。赵王河畔的大剧院是地标建筑,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就会有市民来这里散步,一段广场舞或者一曲豫剧清唱都会让广场马上兴奋起来。白天,广场上空有时又会飞起一两只别样的风筝,这时候的广场便灵动起来,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大剧院分明就是一朵正在慢慢绽放的牡丹……如果晚上到火车站广场走走,你会惊喜于站前广场上的牡丹影像彩投,投影仪把光影从高处投下来,牡丹就在地面上转呀转,迎送着往来的客人,人们小心的绕过牡丹影像,驻足欣赏或者一顿猛拍都表达了对牡丹的怜惜之情。如果从汽车站出来,你一脚踏上的南北大街就叫“牡丹路”……其实还不止这些,随便在哪一条街巷走走,一定会看到“某某牡丹店”“牡丹某某”字样的招牌,而在任何一座公园里几乎都能看到牡丹的身影,三两枝也好,成方连片也好,一样的光彩照人。就连往返于主干道的公交车都纹上了牡丹彩绘,一路行来真正让人体会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文化底蕴。
牡丹花语是富贵繁荣,想想也对,杜甫吟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候,又有谁会关注牡丹的长势呢?只有国家强盛了,牡丹才能大大方方绽放出自己的魅力。这些年,菏泽人放下狭隘的地域意识,让牡丹走出菏泽花开四方,当别处的姹紫嫣红吸引走一部分客人时,菏泽人淡淡一笑,因为他们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枝独秀不算美,花开满园才是春。
〔作者系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