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擒七纵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故事,诸葛亮为了让孟获诚信归顺,所以与孟获大战数次,最终七次擒获孟获却又将其放走,最终孟获自认丢脸,并且被诸葛孔明的仁义之举所感觉,诚心诚意归顺蜀国。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诸葛亮之举看起来如同儿戏,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流血和牺牲,然而诸葛亮却用自己的实力亲自演绎了这场兵家历史上的"闹剧",也许自诸葛孔明之后,世上再无如此作战之人,但是诸葛孔明终究是特殊之人,为了蜀汉江山,在他眼中孟获就是不二的良才。
七擒七纵在今天之意也没有脱离了其故事本身,意思就是说运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让对方心服口服。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样的一个背景,那就是诸葛亮当时为了蜀汉江山需要清除后方的一切阻碍,可是以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却并不安分,而且会对蜀汉的后方产生威胁。可是孟获此人本身又是忠厚勇猛的,所以诸葛亮想到了一举两得的办法,那就是铲除了孟获的势力团伙,将孟获给争取过来。
第一次作战诸葛亮故意用计假意败退,孟获见敌人败退结果孤身一人深入敌军,诸葛亮轻松将孟获拿下。可是打了败仗的孟获却一副大义凛然的架势:要*要挂悉听尊便,他觉得诸葛亮用计谋,赢得不光彩。这多少有点莽夫耍无赖的意思,然而诸葛亮却认为如果要得到此人之心,必须要让他心服口服,于是便将他放了回去,孟获自然也很惊讶,但是其实他此时的内心已经有了被压迫的感觉,一面是诸葛亮用兵深不可测,而另一面自己成为了败军首领,他自己都感觉丢人。
后来就有了第二次被擒,孟获见兵戎相见不成,于是就来场暗*吧,可是诸葛亮早有准备,将孟获夜间拿下,可是孟获还是不服,结果这一次再次崴了泥。第三次被擒是在上城之役中,孟获被诸葛亮的意图搞的晕头转向,看着河中的小船想了很久,结果此时蜀汉大军早已偷偷渡河包围了孟获的上城,于是孟获第三次被抓,而大度的诸葛亮又放他回去。第四次孟获被绊马索绊倒被抓,此时再度回去,孟获就已经产生了归属之意,但是毕竟他是首领不能率先提出归顺的要求,于是他就带着所有的首领上阵,意思是让他们都体会到诸葛亮的厉害,这一次果不其然,所有人被一锅端。
前后大大小小的战役,孟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抓了七次,孟获自己都说,这在历史上真的是从未有过,而对于孟获来说,他此时也是真心实意的敬佩诸葛亮,于是孟获就归顺了蜀汉,成为了蜀汉后方的保护伞,当然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决策也是正确的,有孟获的威压在,蜀汉后方一片祥和。
七擒七纵靠的是实力,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用兵才能,虽然这如今已经成为了成语,可是七擒七纵的故事却仍旧值得我们去感动,不仅仅是诸葛亮的胸怀,同时这也展现出了古代名人的优秀才华和超越常人一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