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塞诗蕴含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诗意韵味。它们生动描绘了边疆地区广阔恢宏的大自然景观,以及英勇的戍卒在这片土地上艰难奋斗的场景。
在茫茫戈壁滚滚黄沙之中,一座座冷峻孤绝的边城耸立着。诗人们用遒劲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它们高耸入云的城垛,以及城头望眼欲穿的哨兵。落日余晖为城池镶上一层金边,在苍茫的天地间熠熠生辉。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戌火在漆黑夜色中闪烁跳动。诗人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被遗忘在荒远地带的勇士,听到他们的内心孤独与叹息。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唐代边塞诗涉及多个地名,给读者一种空间悬隔的感觉。但实际上,诗人是在概括描绘西北边陲的整体风光。
开篇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边塞景象。青海湖上长云笼罩,湖北是连绵雪山,越过雪山便是河西走廊的孤城,再远眺即是玉门关。这几处地名环环相扣,勾勒出当时重要的边防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概括了将士们在边塞多年驻守作战的艰辛。“百战”形象地展现了战事频繁、环境恶劣的实景。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抒发出将士们保家卫国、誓死报国的坚定志向。“楼兰”是古代西域国名,意为誓与敌人打垮楼兰国,否则决不回师。
全诗情景交融,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保家卫国的自豪和孤寂艰辛等种种感情都融入了苍凉迷离的边陲景色之中,意境开阔,思绪悠远,充满激昂的英雄主义情怀。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事的名篇。诗人离开京城家乡,来到忻州一带的雁门关所,目睹了战争的惨烈景象,写就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诗作。
开篇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渲染出战争的紧张危急形势。敌军压境凶猛,但我军英勇整备,临危不惧。接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则从声音和色彩描绘战场的悲壮景象,声色俱佳,令人震撼。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写出夜袭作战和激烈厮*的情景,动态描写入木三分。结尾“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寓意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全诗色彩浓艳斑驳,富于戏剧张力,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景象。意境悲壮苍凉,震撼力极强,可谓边塞诗佳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希冀能有贤能将帅,早日平定边疆战乱,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的著名边塞诗。
诗人从描写边关冷清景色入手,开门见山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暗示这里的战事延续已久。“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突出了空间遥远,人员伤亡惨重。
接着诗人借古人言志,寄望有才的新将能起而平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为:如果有汉朝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定能阻挡外敌入侵,护佑边疆安危。
全诗借景抒怀,蕴含了诗人对久困边塞的同胞的深切同情,对当朝缺乏贤能的无奈不满,以及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开篇描绘了塞外秋季独特的萧瑟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当地秋季冷清萧条,与内地大不相同。
下阕则细致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连角”营造出一种悲凉氛围,配合“长烟孤城”的景象,反映出当时宋朝军力薄弱,只能早早关城的窘境,表现了战争形势的严重性。
诗人借渲染这种萧瑟战地景色,接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真挚流露了作为将军的彷徨无奈和对亲人思乡的眷恋之情。
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赋予作品真实感,读之令人动容。词作可谓边塞词中的杰作。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奉命出使边疆,途中所见的壮阔边塞景象和感受。
开篇两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地。
接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比喻自己如同飞蓬漂泊、归雁北飞,寄托了内心的落寞孤独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则精妙描绘了边塞大漠肃穆辽阔、苍茫雄浑的壮丽景色,写景入木三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边塞,却未遇上将军,只得知他正在前线。
全诗景写精彩生动,抒情蕴藉内敛,表达了诗人在大漠景色熏陶下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和豁达情怀。作者出身贵族,命途多舛,此次出使蕴含着被冷落排挤的隐痛,但在大自然洗礼中重拾了豪迈,体现出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