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美学评分】
总体评分:97.94分
作品影响:9.00
合于章律:18.50
工于意境:31.00
臻于情感:39.44
推荐指数:★★★★☆
【美学详解】
作品影响:
作者苏东坡,两宋首屈一指的大才子。
合于章律:【润】【韵】【巧】
润:本阙小令,可谓珠圆玉润。虽然字数简短,但是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整的情感表达、以及哲学升华。并且,本阙意境极美,情感极真,山水哲学,也深入人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韵:小令尾句:杜宇一声春晓。用一声杜鹃叫声,作为结尾,充满韵味,极耐品评。结合本词词序,可以想象,鸟儿叫醒词人之后,映入词人眼帘的便是:乱山攒拥,流水锵然,那片仙境,疑非尘世也,令人神往。
巧:本词在叙事写景的时候,很有张力,很多细节之处,都在对比渲染。如:“玉骢骄”与“我欲醉眠”形成对比,表现词人困顿;然后“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又说明词人虽困,却不舍得睡,侧面体现风景之美。最后“解鞍欹枕”,转眼就是“杜宇一声春晓”,表达词人熟睡之深。可谓,一波三折,层层递进。
工于意境:【阔】【朗】【清 】
阔:本词意境非常开阔。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月光朗照的夜晚,白色月光,照亮了春季的原野,远处有乱山攒拥,山色有无中,抬头望天,夜色明净,月朗风清,而层层流云,蔓延天际,这样的夜色,让人心也变得豁达。
朗:本词特别具有月光郎朗之美。月光之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迷人的一种美感,我们的民族,也在月亮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遐思。本词意境,除了人物故事之外,要格外有一种月夜如昼的美感。
清:本词除了月光朗照之美,还有流水清清之美。这也是“一溪风月”迷人之处。夜空之上,玉盘银辉,夜空之下,则是流水清清。流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有美丽的光泽,像是玉液琼浆一样。月色与流水,构成本词玉洁冰清的美感。
臻于情感:【安】【哲】
安:本词东坡在绿杨桥上沉睡,醒来,便是杜宇一声春晓,颇有一些天地人和的安好。其实,结合词人实际的境遇,东坡在黄州,是一生的低谷之一,他的生活是窘迫的,政治是失意的。但是,我们在词中,看到的却是一个乐山乐水,忘乎所以的人。竹杖芒鞋轻胜马,没有马,走路也可以;解鞍欹枕绿杨桥,没有桥,睡桥头也行。词人这种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境界,值得我们参照。
哲:本词对山水的描写,充满爱意,也包含着一种中国人对山水的哲学情怀。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民族,对于山水的感情,在儒释道中,均有体现,本词也有山水之情。我们品读此词之外,也要把这一片山水,珍藏在心间。
人本美学总评:
本阙小令,珠圆玉润,叙事记景,巧寓其间,浑然天成,并且一声春晓,余韵无穷。词中春夜,天地开阔,月色朗照,流水清清,富于诗情画意,山水之媚,惹人沉醉。词人身处逆境,却以山水为乐,随遇而安,此番山水思哲的人生态度,我辈需要仰望。
【名家观点参考】
1、元好问《遗山文集》评: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笔者思考:这段评论,盛赞东坡,我们都赞同,但是对理解这首词,用处不大。
【诗词查证】
1、“照野弥弥浅浪”中“浅”或应读“jiān”。
这里,“浅”是多音字,可读“qiǎn”,意为深浅之浅;可读“jiān”,意为流水声。
此处,笔者认为读“jiān”更好。原因如下:弥弥浅浪,“弥弥”往往有水多水满的意思,和“浅”有点意境不谐;再者,后者溪水如琼瑶,有美玉琼浆的美感,也说明,溪水应该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浅表示流水声,则这首词,除了视觉很美,可以看到流水,还可以听到流水,试听之美,便更为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