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是北宋大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中秋词。
作者在这首词中,借助对中秋夜晚的自然场景,以及自身心境的描写,以细腻、婉约的笔法表达了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白话译文:
人世间过往的经历,就像大梦一场。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又要遭遇几回不幸呢。入夜后,秋风卷起落叶,在回廊上发出嗡嗡鸣响。这浓得化不开的愁情,已经染到了我的眉边、鬓上。
没有好酒,访客自然稀少。天边的明月,又时常被云遮住。在这个团圆之夜,究竟是谁在陪伴着天上的明月?我手握着酒杯,满怀凄然地望向北方。
想要正确地理解这首词,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时间。从这首词中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判断得出结论:这首词必然是写于苏轼42岁时,即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以后。
苏轼在“乌台诗案”发生以前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的诗人要幸运得多。他二十二岁少年成名,之后被外放到凤翔当了一个签书判官。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受到了任何人的打压,只是由于他当时太年轻,皇帝想磨炼他。后来他和新党的人不和,自请外放到杭州,过的也是风花雪月的潇洒人生。
在杭州这个地方,苏轼还顺便纳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妾王朝云。不过在杭州任上时,苏轼虽然已经与兄弟苏辙天各一方了,但是在苏轼身边的“狐朋狗友”一直很多。
所以,这一切都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提到的“酒贱常愁客少”情况不符。“酒贱、客少”是在他被贬黄州以后,才会出现的情况。
因为“乌台诗案”事涉谋逆,尽管因为皇帝的庇护,苏轼并没有丧命,但是初被流放之时,他的精神状况,曾经处于一生中最为糟糕的时刻。
由于突然遭遇人生的大起大落,苏轼担心遭到亲朋好友的嘲笑,所以一到黄州,自己就先跑到一座和尚庙里住了一两个月。后来发现似乎并没有人取笑他,他才敢出门。
结果苏轼在黄州时又生了一场重病,外界一度传说他已经死去。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骤然减少,是很自然的事情。
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苏轼在黄州时所作。不过,这首词更有可能是他晚年被贬到海南儋州时所作。因为“酒贱常愁客少”,同样适用于他被谪儋州时的情景。
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开头第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仿佛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但它只不过是庄子“人生如梦”思想的延伸而已。
其实这一句词,也并非是苏轼“大彻大悟”之后的感想。自打二十岁成名之后,在苏轼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不断地重复发出“人生如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