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章节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19:40:14

编者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有的是百年医者,有的是医学大家,有的是普通医护人员,不同身份,一颗初心。他们与党同心、与党同行,默默无闻地把一颗颗赤诚之心奉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党刊全媒体联合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推出《“医”百年与党同行》专栏,分享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践行初心使命,传承医者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他,12岁参加八路军,15岁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的一名卫生员。解放后,他胸怀人民健康梦想,下西南,参加新重庆建设,带领老一辈结防人为重庆的结防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就是快96岁的老共产党员、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原党总支*王金海。

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章节(1)

时间煮雨,往事如烟。

83年前,一个初春的晚上,12岁的懵懂少年王金海一夜无眠。仰望窑洞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王金海心绪难平。窗外月光如水,透过简陋的窗户,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也映照着他的初心。

“王金海!”“到!”

“从今天你起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了,要记住,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穿着长过膝盖的八路军军装,12岁的王金海举起右手,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稚嫩的脸上充满无限的向往。

这些年来,王金海不知多少次回想和梦见过当年参加八路军的场景,尤其是那轮明月,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给予他终身前行的力量。

2021年春节前夕,当记者前去采访王金海老人时,他坐在病床上,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的眼睛只有一点点光感,几乎双目失明,可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目光坚定、炽热。

信仰的萌芽 革命中淬火成长

1925年9月,王金海出生在山西阳曲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作为长子,他很小就开始干活,地里放牛,十岁当磨面工。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上小米、油面、棒面、谷糠野菜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抗战时期,饥荒战乱年代,老百姓大都在逃难中度过,根本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家里的田地,每年只有微薄的产量,还不够上交给地主。

1938年初,八路军的一个连队来到王金海家。小小的王金海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到村里,心里感到特别害怕。他和小伙伴们不敢与八路军见面,躲得远远地看,因为怕被伤害或者被抓去当壮丁。后来,看到这支队伍不仅不拿不抢老百姓的东西,还帮助他们干农活,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改变苦日子的道理,并动员号召青年踊跃参军,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

“要想不受苦,就得当八路!”小小的王金海看在眼里,记在心头。1938年2月18日,不到13岁的王金海报名参加了八路军。从害怕当兵,到主动当兵,王金海说,当这种为老百姓打仗的兵,我不怕死。

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章节(2)

一个月后,数十名新兵随着部队开赴到一个村子。王金海被编入到八路军120师第358旅714团下属一个连当勤务兵。

之后,部队要选一些小兵做看护,王金海虽然年纪小,但人很机灵,鬼点子多,又勤快,于是就被安排到714团卫生所。一次,部队在转移途中,遭遇敌军包围袭击,为了保护像王金海这样没有作战经验的小兵,八路军拼死战斗,经过激战终于冲*突围出包围圈,小兵们虽然幸免于难,但战士们伤亡惨重,死伤无数。

历经无数次大小战斗,给小小的王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的身影深深地印记在脑海中,倾尽全力为老百姓打仗,为国家而战的种子已牢牢地扎根他的心中。他立誓,党是为人民的,一定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信仰的践行 参加百团大战

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心,人生便有了努力的方向。

在部队时,王金海当过勤务兵、卫生看护员、军医。除了做内勤工作,军事训练、射击打靶,还要学习文化。王金海人虽小,志向却很高远,他渴望到前线与敌人真刀真枪地拼个痛快。

“报告首长,我请求上前线打敌人!”

“多大了?”

“15岁!”

“回去,长3岁再来!”

1940年,15岁的王金海被调回旅卫生处看护排。在卫生所,常与敌军周旋,居无定所。一次晚上行军,刚翻过一个山头,就被敌人发现,炮弹、枪弹像雨点一般不断向他们扑来,一块弹片打在王金海的背包上,抵挡了弹片,未伤到皮肉。此时,天越来越黑,但枪炮弹并没有停息,他们冒着弹雨,随部队快速离开。死亡边缘走了一遭,心里吃紧,不是滋味,看到战士们为了掩护他们,不惜用生命去顽强战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夏季,日军对我晋西北解放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抢光、*光、烧光),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部队也是如此。在潘家谷中,日军烧*抢掠,无恶不作,整个村庄都被毁于一旦。王金海亲眼看到日军嚣张可耻的罪行,怒发冲冠。在关家垴战斗中,英勇顽强的八路军发起冲击,一批倒下,又一批前进。少年的王金海,在战火中考验、成长,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愈发坚定。

1940年,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为了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我军进行坚决反扫荡斗争,还深入到敌人后方,通过地下党粉碎其阴谋,解决了部队急需的粮食、医疗药品。反扫荡战斗暂告一段落,部队开赴到革命根据地进行整休,一月后,王金海接到上级命令到山西北同铁路沿线准备投入战斗。

1940年8月,战斗打响后,卫生处抽调30多名医务人员到前线,王金海与战友们进入抢救伤员的战斗,每天冒着枪林弹雨穿梭于各阵地抢救、运送、转移伤员任务。还有一次,在参与往后方转送伤员的任务时,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要道关口,极其危险,重伤员用担架抬、稍轻的队员骑毛驴,绵延数里的队伍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紧急关头,王金海和战友们一边负责掩护,一边照顾伤员,团结一致,排除艰难险阻,巧妙机智地突破了敌人封锁线,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场大战,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扬我军威,振奋了八路军士气。“虽然我没有持枪打敌人,但也是英勇的白衣战士,所处的战场同样是伟大而光荣的。”提起那段难忘的岁月,王金海依然心潮澎湃,他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对能参与并亲身经历这场战斗,王金海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1945年9月,王金海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驻地空旷的原野上,月光如水照心扉,相比三年前入伍时,王金海成熟进步了,心中多了那一抹闪耀星河的绚丽彩霞,那就是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章节(3)

王金海(前排右一)和同事们在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

信仰的坚守 开拓重庆结防事业

“我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和平年代新中国的建设,人生起伏波澜壮阔,但我无怨无悔。”王金海轻轻地抚摸着胸前的勋章,思绪仍然沉浸在那烽火岁月。

解放后,王金海随西北军大所属部队,从西安南下西南,扎根重庆。

“哪儿需要我,我就去哪儿。人民需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1953年,根据组织安排,王金海组织参加了筹建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解放前,国家经济落后,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结核病广泛流行,民不聊生,由于没有有效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有“十痨九死”之说,“白色瘟疫”之称。王金海非常熟悉这种传染病,在部队期间,他就亲眼目睹驻地乡亲们染上这种病后身材消瘦、眼神忧郁、咳嗽咯血的惨痛状况,那痛苦和无助的眼神,时时在他脑海里出现,他立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带领大家与结核病作斗争。

与传染病打交道是件苦差事,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但王金海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但没有丝毫犹豫,浑身充满力量,坚定地去报到了。

可来到单位他就傻眼了,一个残败的破庙,连瓦顶都不全,墙壁斑驳,门外面挂着三块牌子:结核病防治所、沙眼防治所、牙病防治所。十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开门诊,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条件异常艰苦。

作为结核病防治所的党总支部*,王金海上任就狠抓支部建设。可当时单位只有两名党员:王金海和他同为军人转业的夫人许镜玲,只有与另外一家单位联合建立党支部。此后,他不仅抓业务上的提升,更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修炼。在他的带领下,五年后,市结防所建立了独立的支部,陆续发展了40多名党员。

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月光如水照心扉全文章节(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