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686与公元前685两年间齐国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内讧,鲁国出兵支持公子纠争位,被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打败。齐桓公即位以后,派兵攻打鲁国,,这就是齐、鲁长勺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鲁庄公任用曹刿指挥作战,曹刿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战,诱敌深入,然后慎选有利的地形地物,待敌疲气弱之后,再俟机反攻,结果打败了齐国,在我国战争史上,是一场以运用谋略著称、以弱胜强的战役。主席曾经高度评价此次战役。
十年春,(公元前684年)齐师伐我。(齐师,齐国军队。我:《左传》以鲁国国君编年记事,记述历史时称鲁国为“我”、称鲁国国君只用一“公”字,不加国名。)公将战,(公:指鲁庄公,姬姓,名同,公元前693年至前662年在位。将战,准备迎战。)曹刿请见。(曹刿(guì):春秋时期鲁国人,事鲁庄公,有战绩,齐国军队讨伐鲁国,曹刿三败;鲁庄公献遂邑之地以和,与齐盟于柯,曹刿执匕首欲劫齐桓公,,慷慨陈词,齐桓公于是尽归侵鲁之地。也可能是某个没有权势的人。按《左传》庄公十年有“曹刿”,疏云即《史记·刺客列传》的曹沫。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未知其详。)其乡人曰:(乡人:同乡人。)“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当时大夫以上的人都吃肉,此指做大官的人。谋:谋划。之:指示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又何间焉?”(间(jiàn):介入,参与。焉:相当于“于是”、“于此”,其中“是(此)”,指上面讲的事。)刿曰:“肉食者鄙,(鄙陋:眼光短浅。)未能远谋。”乃入见。(乃:于是。)
问:“何以战?”(即以何战的倒装,依靠什么作哉。何,什么。以:凭、靠、用。)公曰:“衣食所安,(衣食等用以安生的东西。安,安逸,此处为使动用法,使之安逸。)弗敢专也,(我不敢独享。弗:(fú)不。专:独占,独自享有。)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小惠:小恩小惠。遍:普遍。)民弗从也。”(从;跟从,跟随。)公曰:“牺牲玉帛(bó),(牺牲:祭祀鬼神用的牛、羊、猪。玉帛:祭祀鬼神用的圭壁帛币。)弗敢加也,(加:增加。)必以信。”(此句是指祭祀用的物品都有一定的数量,自己不敢私自增加。信:诚信。)对曰:“小信未孚,(孚:(fú)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福: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曰:“小大之狱,(小狱争讼,大狱*伤。狱:诉讼案件。)虽不能察,(察:明察。)必以情。”(情:实际情况。以情:合情合理。)对曰:“忠之属也,(审治狱讼力求其实情,必使无枉,这些均属于忠诚类的行为。忠:尽心尽意,尽力为人民。属:类。)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省略“之”,可以凭这个好好打一仗。“可”、“以”是两个词。可,表示能愿的动词。“之”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国君能尽心于民,则民宜尽心于君,所以说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则:就。请:犹言“愿”。从:跟随。)
公与之乘,(之:指曹刿。乘,一车四马之谓,此指一共同乘坐一辆兵车。)战于长勺。(长勺:鲁国地名,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得名。故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公将鼓之。(鼓::击鼓,古代作战,鸣鼓而进,鸣金收兵。之:用在动词“鼓”后面,作为代词的作用已经趋于虚化,只是表示对“鼓”这一动作的强调而已。)刿曰:“未可。”齐人三鼓。(三鼓:擂了三次鼓。古汉语表示动作的次数,常把数词放在动词之前,中间不用量词。三,实数)刿曰:“可矣!”(矣:了,用于句末表示决断的语气。)齐师败绩。(败绩:大败,溃不成军。)
公将驰之。(驰:驱车追击。)刿曰:“未可。”下视其辙,(下:下车。辙:车辙,车轮的轨迹。)登轼而望之,(登:上。轼:(shì)古代车厢前用以扶手的横木)曰:“可矣。”遂逐齐师。(遂:于是,就。逐:追击。)
既克,(战胜之后。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问所以不鼓及下视登望的原因。)对曰:“夫战,(夫:(fú)用于全句的开头,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勇气也。一鼓作气,(第一次擂鼓可以鼓起勇气。一鼓:第一次擂鼓。作:振作,激发。气:士气,勇气。)再而衰,(再:第二次。而:相当于“则”。衰:衰落,衰弱。)三而竭。(竭:尽。)彼竭我盈,(对方士气耗尽,而我方士气旺盛。盈:充沛,旺盛,此处指士气饱满。)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测:估计、预测。)惧有伏焉。(伏:伏兵,埋伏。)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倒下。)故逐之。”
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