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省太原人,他诗词并工,而词的成就尤高,其词作内容偏重写闺情,辞藻华丽。老听到有人议论温庭筠其貌不扬什么的,对此,笔者想说,人家的创作才华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呀,是不你说……
醉了
在上一篇文章,笔者带大家一同欣赏了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点击笔者的头像,进入主页查看喔!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欣赏温庭筠的另一首词作《更漏子•玉炉香》
——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bìn)云残,夜长衾(qīn)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词意】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1.更漏子:词牌名。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2.红蜡泪,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秋思∶秋来引起的愁思。
4.画堂:华丽的内室。
5.鬓(bìn)云:鬓发如云。
6.衾(qīn):被子。
7.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8.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夜景
【赏析】
此词借“更漏”夜景极写闺中少妇秋夜不能入睡的相思情事,情深意切、疏朗直率。
词以典型的室内景物开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写秋雨淅沥的夜晚,炉香缭绕、蜡烛垂泪,意在烘托出一种孤寂清冷、凄迷伤感的气氛,反衬女主人公的落寞。“偏照画堂秋思”,融情入景,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心理巧妙结合。“玉庐香”为衬景,“红蜡泪”景中含情,而此句则更进一层,深入表明了女主人公愁苦难捱的心境,华丽的室内只有袅袅庐烟、伤心红烛同她相伴,如此已令人不堪,偏偏这又是一个悲秋的时节,怎不更叫人愁闷至极啊!
红烛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从柳叶翠眉与如云乌发可见女主人公的如花美貌,然翠眉已“薄”,褪色严重;乌发已“残”,凌乱不堪。“薄”、“残”二字既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也显露出她为离情所苦,百无聊赖、辗转难眠的情态。“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于深夜辗转孤眠的忧伤,秋夜漫漫,屋外不时从窗子吹进阵阵凉风,她四周无人,孤零零地蜷缩在被子里,难免心寒,既心寒,怎不倍感衾枕之寒呢?
睡美人
下片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可谓情与景融合无间。词人从室内转到室外,写女主人公的所闻,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与画外音的方式,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她的离情别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这里的梧桐、秋雨并非视觉形象,而是听觉形象,夜静更深时,潇潇秋雨滴落在梧桐树叶上发出的声响,给被离情所苦的女主人公带来莫大的愁思,使她无法入睡。雨打梧桐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所谓有情与无情,但女主人公却以一种责备的口吻诉说秋雨的无情,暗示出其为离情所苦的程度之深,字字真挚。
落梧桐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末句紧承前几句词,从女主人公的耳中、心上落笔,写出了更为具体的秋雨淅沥声。女主人公对秋雨之声有着强烈感受,这连绵不断的秋雨,仿佛是她心中那无边无际的离愁,难以抑制和排遣。因此,她只好听任秋雨由从“三更” 滴落至“天明”。
秋雨
总而言之,这首词上片浓丽,下片疏淡。上片写室内近景,色彩浓烈,突出刻画视觉形象,重在写实,透露心境;下片则写室外景物,着墨清淡,集中渲染听觉形象,重在写虚,创造意境。上下片在描写上虽各有侧重,但始终都紧紧围绕着 “秋思”、“离情”加以表现,做到了彼此相映衬,真挚自然、动人心弦。(完)
宋人聂胜琼有词:“枕边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李清照有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很多很多……话说回来,梧桐还真是诗词中的“常客”呀。
哪首含有“梧桐”的诗词作品最使你印象深刻咧?
Hello,欢迎你来!认真看完啦[666][送心][来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