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若对春秋列国的诸侯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多半会遭到鄙夷。在长久以来,旧中国都是以农耕作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别说是发展了,连概念都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人越多就意味着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进而制造财富。
除此之外,古代的中国战乱频发,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伤力巨大的热武器制导系统,所以决定战争的直接因素,便是人口。人多,就能产粮食;人多,就能打胜仗,这是古代王朝发展的铁则。所以在研究古代王朝时,我们往往会用人口数量作为硬性指标。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周时期中国的人口常年处于一千万的水平线上。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时,这个数字才勉强翻倍,上涨到两千万人。我们知道,不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当时的东周战乱频发,几乎每年都要打仗,动辄都要死伤十几万人。
可即便如此,为什么东周发展至秦朝时人口不减反增呢?
这就是因为,东周的许多诸侯,都采取了增长人口的相应政策。这些政策贯彻落实得最好的,莫过于越国。
东周时期吴越争霸,越国为什么赢了?因为勾践卧薪尝胆。但事实证明,凡事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靠行之有效的富国强兵政策。勾践卧薪尝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计划生育”才是强国的不二方针。这里的“计划生育”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贯彻的计划生育有本质区别,新社会的计划是“一家一个孩”,越国的计划则是“能生多少生多少”。
为了鼓励老百姓多生孩子,越王勾践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当时越国的法令中就有这样一条:
“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青少年男子,禁止娶年纪比较大的女人;过了优生优育年龄的老男人,也不许娶年轻的姑娘。尽可能地让生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如果女孩过了十七岁还没出阁,那么她的父母便要因此获罪。
除了这一条目之外,越国政府还制订了不少奖励措施: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食。”
有产妇即将分娩,那么政府会派遣最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如果产妇生了小男孩,那么这家就能领取到两壶酒和一条狗的奖励;倘若产妇生的是女孩,那么便能得到两壶酒和一口猪羔。如果产妇比较“给力”,一胎生了两个孩子,那么政府便会提供供养母子的粮食。如果产妇生了三个孩子,那么政府会配给专业的奶妈,帮助母亲喂养孩子。
从越王勾践制定的政策中,我们既能看到霸道的一面,又能看到人性化的一面。这一切,都是勾践为了促进人口增长而进行的努力。靠着这些法令的保障,越国的人口数量暴增,几十年后越国的荒地被充分利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兵员的招纳也不再是问题。
难怪早年夫差俘虏勾践时,伍子胥再三要求要*掉勾践永绝后患。伍子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早已看出勾践这小子不是池中之物,早晚要崛起。遗憾的是,夫差根本没有伍子胥的远见,反倒觉得勾践已是翻不起风浪的囚徒,纵虎归山。伍子胥有感而发:“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显然,此时的伍子胥已经意识到勾践必将成为颠覆吴国的最大隐患。而“生聚”一语更说明伍子胥与勾践一样拥有远见卓识,他们同样能意识到人口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结局证明了,伍子胥的眼光相当独到。越国果然像他预期的那样蓬勃发展,而不重视这一点的吴国反倒成了沼地。吴王夫差的肤浅,让吴国彻底沦为越国争霸的垫脚石。
继勾践以后,越来越多的诸侯开始注意到人口增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翻阅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在东周时期成为霸主的国家,其民生方面都有针对人口增长的政策。即便是穷兵黩武的秦国,也会通过徕民政策来吸引外来人口,这些千年前的诸侯,真可谓将“人口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贯彻到极致。
参考资料:
【《国语·越语》、《中国古代的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