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江潭落日复西斜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15:30:07

(回鹘人)

杜牧本是黄州刺史,边境打仗,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偏偏这是他的志向所在,他表现出强烈的关心,他给李回(这时李回已经入相)写信,希望自己能去边境指挥作战,战事当前,他说自己的长处在于“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生得失。”方面有长处(《上李中丞书》),希望李回能“召至堂下,从与之语。”

另一位宰相崔珙也收到了杜牧的信,一听说有仗打,杜牧也不说自己身体不好了,他信中说“齿发甚壮,志尚未衰”,我身体还不错,让我来!

但无论他如何积极,当时真正的当权者是李德裕,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是不会让他插手的,你是一个有着深深烙印的“牛党”之人,李德裕自信力满满。

外患未去,内乱又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病故,他学河溯三镇,让侄子刘稹继任,其实河溯就是这样乱起来的,强力的李德裕当然不会置之不理,他决定坚决用兵,杜牧也非常赞成,他认为这是极力维护正统的大事。

这一点,杜牧的观点与李德裕完全一致,当得知消息后,不在其位的杜牧立即写成《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为李德裕出谋划策,信很长,我们不再转录,后来李德裕的用兵策略与杜牧的总策略基本一致。

但这并不代表李德裕采纳了杜牧的看法,因为李德裕本来就是个善于用兵的人,他是个性格决断的人,不是我党之人,你文章写得越好,我越是不看!白居易就是例子,李德裕知道白居易的才华,家中也放有大量白居易投来的诗文,但他就是不看,理由他跟刘禹锡说了:“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用看。这是题外话,有机会再说。

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江潭落日复西斜原文(9)

(晚唐边疆各族形势图)

回鹘之乱顺利平定,泽潞之叛顺利荡平,杜牧应当没有收到李德裕的回音,但众所周知,在用兵平叛方略方面,他跟李德裕相同,都是强硬派,国家又安定了下来,他心情总是很好的,他心里只有国家,不论是谁执政。

杜牧为啥地位高

杜牧的诗坛地位高,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或者再找不出更好的诗人,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上面已经大略说了他的人品,他在黄州还写过一首诗,也足证他人格的高洁,就是《郡斋独酌》,这首诗写于黄州,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总结,喝着小酒,盘点人生的一首诗。

诗很长,五七言杂陈,内容是感时伤事,忧国忧民,文字气骨遒劲,内容也丰富,但也不必全录,有兴趣朋友可以找来一读。这首诗名气也不大,流传也不广(主要是太长),但其中的一些句子,实在有理由让我们在评价杜牧时提起这首诗,个别诗句,算是杜牧人格的注脚。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开篇就说身体,他其实是对身体很在意的。杜牧的身体不好,前年时,白发在头顶还是星星点点,到今年时,已经联成一片。总之光阴如梭,岁月如流,青春不在了。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自己所在的大唐,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国度啊,在这里,足够让一个人施展才略。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但是一个人在整个棋局之中,又是多么渺小啊。

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江潭落日复西斜原文(10)

(曾经的大唐)

紧接着,他怀念李光颜,对他的东征西讨战功赫赫极尽赞美;他欣赏朱处士,对他的德才识见异常敬慕;他也怀念裴度……其实,他怀念所有建功立业的先辈,这些只是他罗列出来的人物罢了。

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接着他就是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前半生,反思自己的“青楼薄幸名”,他对过去抱着无尽的愧悔。这是杜牧的伟大之外,能把自己搬上手术台的人,人品都不错,有反思能力的人,历史地位是他自己抬上去的,其他诗人可能也自悔自愧,但杜牧写出来,留下来。

紧接着,他又说:“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这话是不是有点眼熟,对,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牧跟他何其相似。他们都希望遇到好的皇帝,也期望自己能在辅佐名君的人生里建功立业。但是,没办法,他的命运跟杜甫差不了多少,有壮志而未得其时,于是结局他无可奈何地写道:孤吟志在此,自亦笔荒唐

唉!一声叹息!如此宽宏博大的志向,哪里是一个小小的黄州刺史能够实现的。

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江潭落日复西斜原文(11)

(一心“致君尧舜上”的杜甫)

不能实现归不能实现,但这样的诗,足见一个诗人的满腔爱国热忱,“老杜”的地位自不待说,倘使杜牧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小杜”的名声就无法成就,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境界足够高,他才被推到与“老杜”并称的地位。

(【唐诗闲读】之201,图片引自网络)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