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暮色古诗词,南湖风光的诗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15:41:52

文 | 徐志平

南湖暮色古诗词,南湖风光的诗句(1)

如果,你登上瓶山或者烟雨楼,就能看到许瑶光的《南湖八景》诗和秦敏树的《南湖八景图》画砖。

许瑶光命名的八景之一是《南湖烟雨》:

湖烟湖雨荡湖波,

湖上清风送棹歌。

歌罢楼台凝暮霭,

芰荷深处水禽多。

这是八景的开端,既然以南湖为中心,当然首先写南湖。

南湖以“烟雨”著称,故开头即描写出这种烟雨笼罩湖面、湖中轻波荡漾的迷人画面,而烟雨迷蒙中,清风里传来棹歌声声。到了傍晚时分,暮霭中烟雨更浓,这时,游人上岸,南湖安静下来,烟雨楼台仿佛凝固在暮色里的南湖碧水中,各种水鸟也栖息在湖边、岛上的荷花菱叶丛中。南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其烟雨朦胧的景色吸引着人们。

八景之二是《东塔朝暾》:

地邻东海晓波黄,

缥缈朝云捧太阳。

吴越河山都入照,

却饶孤塔早霞光。

“暾”,初生之日。这是写南湖的早晨,一日之始。但是作者把小小的南湖放到整个嘉禾平原、整个江南的大背景下,不仅写出南湖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更写出南湖除了烟雨迷蒙的优美外,还有山海相映的壮美。许瑶光为《光绪嘉兴府志·山川》所作的序言中曾概括过嘉兴的地理特点:

嘉兴水多山少,实为泽国。然澉浦、乍浦滨海皆山,则知扶舆盘郁于东南之气,固不任其坦然而无所蓄聚也。惟他郡以山源水,嘉郡以山障水,异矣!汇为河,停为湖、为荡、为漾,分为泾、为港,澄为潭、为池。而所以防其泛滥,达其程途者,则有塘。塘莫大于海,此兼志海而海,塘则别为志,以其关水利,为最巨也。

南湖不远处即杭州湾,地邻东海,古代吴、越国占据江南,嘉兴正处于吴、越交界的中心。每天清晨,太阳冲破晓雾,升起在东海上,阳光普照江南大地,也照临在南湖上,这时,湖边高塔最先得到阳光,随着太阳的升高,满湖朝阳,波光粼粼,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南湖东北面的东塔寺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隋仁寿年间(601-604)造塔。明清时为城外最大寺院。

八景之三是《茶禅夕照》:

西丽桥波洗暮钟,

江天倒浸落霞红。

茶禅寺外湾湾水,

霜叶芦花一钓篷。

南湖紧靠大运河,多条支流相通。运河绕城流过西丽桥,一条支流向东与西南湖相连,向西流去即“三塔”与“茶禅寺”。这里是运河交会转弯之处,潭深而水势湍急,给过往船只造成危险。为了祈求船只平安,唐代僧人行云积土建塔,以镇风浪,并在这里建造寺院和“三塔”,五代吴越时名为“保安”,宋代改名“景德禅寺”,俗称“三塔寺”。

苏东坡到嘉兴,曾在三塔寺的东禅堂“汲鸳湖水煮茶”,后人在此建亭纪念。乾隆南巡每次必经此地。乾隆二十七年(1762),第三次南巡来此,为寺院题名“茶禅寺”,并写下《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之诗。

《茶禅夕照》选取了夕阳下茶禅寺优美宜人的景色:夕阳彩霞映红整个运河,两岸芦花红叶,渔翁垂钓。寺院暮钟声悠,传向远方。与前一首的早景恰巧相对,包含了嘉兴的一天。

八景之四是《杉闸风帆》:

苏州估客布帆轻,

买醉枫桥趁晚晴。

一路东风吹酒醒,

夕阳红泊秀州城。

如果说,三塔茶禅寺是运河出嘉兴市区的西边门户,那么,杉青堰就是运河出入嘉兴市区的北边门户。向南来的船只到杉青闸,需落下船帆,进入绕城运河;往北去的船只,出了此堰可以上帆,乘风而行,所以这里有“落帆亭”。

这里又传说发生过汉代朱买臣与妻子“马前泼水”的故事,构成独特的文化现象。南宋孝宗皇帝出生在这一带,在这里积淀下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

此诗写大运河舟楫之利,快速便利的运河交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的经济交流活动,也带来了运河两岸一带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从苏州到嘉兴,只需一天路程,商人估客(贾客)早晨在苏州枫桥喝完酒,然后把货物装上船,驾起帆,乘着风,沿宽阔的运河向南面嘉兴贩运。等到酒醒,行程已过了一半,夕阳西下,船已经停泊在嘉兴的南湖边上了。

八景之五是《汉塘春桑》:

处处清溪处处桑,

绿云低护古时塘。

鸣鸠唤醒黄梅雨,

知否江村四月忙。

嘉兴平原以水稻和蚕桑为主要经济。

“汉塘”,据《嘉兴府志》载,是指从嘉兴通往平湖的“平湖塘”,此塘河开掘于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相传汉代时有新丰人迁居于此,故塘名“汉塘”,流经之镇名“新丰”。

诗中描绘春天到来,沿塘河两岸处处是绿桑,犹如绿云缭绕。四月养蚕时节,正是江南“黄梅雨”季节,田野中鸣鸠声声,农民既要养蚕,又要播谷插秧,十分繁忙。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景象,使嘉兴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八景之六是《禾墩秋稼》:

绣壤纵横古稻田,

青林红树起炊烟。

西风无恙秋收好,

又话黄龙纪瑞年。

写罢桑,即写粮。嘉禾平原平坦如砥,水田一望无际,阡陌纵横。水稻未成熟时,碧绿的秧苗如广阔的大海;一到秋天,水稻成熟,又是一片金黄,其景象壮阔秀美。农家屋舍隐藏在秋日红枫映衬着的青碧树丛之中,袅袅炊烟升起,一派祥和安宁,农民辛勤一年,迎来丰收。

禾墩,即嘉禾墩,在嘉兴城北运河边,位于杉青闸后(具体有不同说法)。三国东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被视为祥瑞之兆,遂改由拳为禾兴县,次年改年号为嘉禾。嘉禾墩即传说是野稻自生的地方。

八景之七是《韭溪明月》:

万古清光胜迹留,

月波楼在韭溪头。

白云散尽长天碧,

摇曳江城铁笛秋。

这是写南湖通向嘉兴城区的韭溪风光,与下一首的嘉兴冬日风光,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嘉兴多姿多彩的风光特色,深厚的人文渊源。

韭溪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时,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就有“韭溪”一诗。据考证它由南湖的支流穿城而过,流入城区与运河相通,河的两岸民居水阁相连,是热闹繁华之地,月波楼就挺立在河边。

月波楼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由当时嘉兴知州令狐挺所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著名的词人毛滂任嘉兴(秀州)知州,又重修,并有多首词写到月波楼,其中写中秋登楼的《点绛唇》中有“高柳横斜,冷光凌乱摇疏翠,露荷珠缀。照见鸳鸯睡”之句。南北宋之交的词人朱敦儒侨居嘉兴放鹤洲,写过一组《好事近》词,其中有“吹笛月波楼下”之句。

自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描写韭溪与月波楼的诗词很多。“月波秋霁”被古人列为“嘉禾八景”之一。许瑶光之诗借用毛滂与朱敦儒词中意境,更集中刻画明月下的韭溪风光,给人与超凡脱俗的丰富遐想。

八景之八是《瓶山积雪》:

试上瓶山莫畏寒,

楼台白玉倚阑干。

雪晴海国阳春早,

搀入梅花一色看。

嘉兴是平原,无山有水。朱彝尊《送樊明府之嘉兴》一诗中,告诉将要来嘉兴任知府的樊咸修,嘉兴的特点是“倚阁千家齐傍水,登楼百里更无山”。

所谓“瓶山”,乃是城内的一土丘,高约15.8米,面积约6600平方米。这在无山的嘉兴也算是十分宝贵的景点了,更何况它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相传宋时名将韩世忠在嘉兴练兵,准备抗金。在黄天荡战役中大破完颜宗弼率领入侵南宋的金兵后,在此扎营犒赏三军,喝空的酒瓶堆积在此成小山。

但据《嘉兴府志》及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宋代时立酒务于州治之后,废罂所弃,积久成山。瓶山与嘉兴曾多次出土陶制酒瓶,高近尺,口径三寸许,旁有二耳或无耳,人称“韩瓶”。在嘉兴城市建设中,时闻有“韩瓶”出土。

此诗是描写冬日瓶山的景色。由于嘉兴地处江南,下雪不多,所以对雪景十分钟情。诗中描写冬日雪后登上瓶山,在亭阁上倚栏观看雪景,望着雪后阳光下的嘉兴城,红装素裹,梅花盛开,与白雪争艳斗色,实在美极了。它与前面写到的春景、秋景等又构成了嘉兴一年四季的美景。

南湖暮色古诗词,南湖风光的诗句(2)

许瑶光写了《南湖八景》诗,次年,又请画家秦敏树作《南湖八景图》,把《南湖八景》诗题在画上,刻成了碑石,在南湖烟雨楼钓鳌台上建造了一个亭子,放置诗碑,名为“八咏亭”。

民国八年(1919年)重建烟雨楼时,“八咏亭”移建瓶山,抗战期间被毁,后重建。今天在瓶山和烟雨楼还可以看到那些诗与画砖。无论从整体或单首看,这些诗都可看出作者的艺术构思匠心和深意。

【来自:虎斋】

--END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