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也说一叶障目。
【出处】《鹖(hé)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
【典故】
楚国有个一贫如洗的人,喜欢死读书。有一天,他看见《淮南子》中写了这么一件事:螳螂在捕食的时候,会用一片树叶把自己拦住,只露出眼睛,这样它的猎物就很难发现它。据说,只要有人能够得到这么一片树叶,也能够让别人看不见自己。
这个人看完故事,心里乐坏了,飞奔到一棵树下观察,想找到螳螂在捕猎食物时用来遮挡自己的那片树叶。这人在树下抬头观察了一会儿,恰好碰到一只螳螂在捕猎,他一手把螳螂眼前的树叶抢到手上,可惜没抓稳,树叶从手中飘落到了地上。地上原本就有好多落叶,这下混在了一起,这个人难以分辨哪个才是刚刚他拿的树叶,于是他干脆从树叶掉落的位置捧起一大把,全部带到家中。
到家后,他兴致勃勃地把妻子叫到自己身边,然后从捧回来的一堆落叶中拿起一片,放在自己的眼前,问妻子:“娘子,你可以看到我吗?”刚开始,他的妻子还有点耐心,一次次地告诉他:“能看见。”但是这个人反反复复地问,妻子有点不耐烦了,就随便告诉他一句:“看不见了。”这人听后十分开心,拿着刚刚他试好的树叶来到集市上。他把树叶放在眼前,就好像那只捕食的螳螂一样,仿若别人看不见他,肆意地拿着别人摊位上的东西,最后引来官吏,将他抓了起来。后来,官吏经过盘问,知道了事情的起末,看在他是个书呆子的份上,没有严厉地处置他。
【造句】你们不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