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爱诗词,故在无数朋友的安利下,终于抽空刷了国产重磅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出自韦应物的《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也领略了不是李白,而是以高适为主角的唐诗盛筵!观影的时候,少有的神驰屋外,配合着一众桥段,一首首吟,一段段感。
影片中,李白敲门不入的《上李邕》是少年时的最爱,其修道时的《将进酒》让观众梦回唐朝。而我最欢喜的,则莫过于饮中八仙之聚会,然后全然不顾周围,大声吟诵杜子美的《饮中八仙歌》……
固然,这部片子并非严格的符合史实(这又不是纪录片),里面的很多人物也颇有争议(比如程公公),但其真正把握了盛唐气象和诗人脉络的精髓,且你对这一段了解的越深,越会心潮澎湃,正如我看到高适调虎离山收复云山城一役,以及高适最后保住李白的妙计,真是拍案叫绝,原来还可以这样改编!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从未远离,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正是这永生的文脉。
只要有诗在,黄鹤楼就在,长安就在,这中华就在!
我等着看,北宋王安石、苏东坡那一段了!
话说回来,《长安三万里》您真的看懂了么?尹哥整理了各种隐藏梗,以及电影里提到的全诗词48首 2首彩蛋:
01
先说这个标题,“长安三万里”是出自哪里的?尹哥对唐诗也算熟悉的了(感谢父母从小严格要求……),但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句。上网一检索,出现的是:
这肯定是哪个狗屁通(GPT)自创的吧。
其实最接近的,莫过于韦应物的这一首《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长安三千里,岁晏独何为。”
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三即代表“众”,也就是多的意思。故在唐诗当中,一般用三千的还比较多。比如李太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白乐天《长恨歌》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三万,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着实一般的诗人还不太用,但也有类似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或孟浩然《凉州词》中的“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到了明朝,王阳明也有一首很好的《泛海》:“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但其普及程度自是不如三千流行。
当然,李白的飘逸又岂是三万里能止住的,比如《蜀道难》中的:“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再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当然尹哥背过的,最夸张的就是这一句,《襄阳歌》中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么算下来,一辈子就是十万八千杯酒了。
02
再说这个最妙的情景,《饮中八仙歌》杜子美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尹哥从小就会背,而且一直在脑补当时的场景。试想比诗仙小11岁的诗圣,看着一众前辈欢聚,自己却因为年少而上不了桌,只好把他们都写下来,这个羡慕得那啥那啥啊……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