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屈原投江以前,走在汨罗江边,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翁说:“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要戴干净的帽子,刚洗过澡的人要穿干净的衣服。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蒙受外界污垢的玷污呢?我宁愿跳入江水,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蒙受世俗的污染!”
屈原是含冤而死的。
在古代,人们相信人死了之后是有灵魂的,如果含冤而死的人的灵魂不得安宁,就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
于是人们就用献祭来安抚屈原的冤魂。
后来慢慢演变成,将屈原看作守护神,通过给他献上一些供品,来保佑大家生活安宁。
这就是后人为什么在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据说《续齐谐记》记载:
东汉时有一个叫区回的人,有一次他见到一个士大夫,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那人对对区回说:每年人们水中所祭之物都被蛟龙所食,今后如果有祭品,应当用楝树叶包裹,用彩丝缠绕,因为楝叶、彩丝都是蛟龙害怕的东西。从此,五月五日做粽子用楝叶并缠五花丝便成为风俗。
也有人说,端午节是春秋之前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赛龙舟的活动在屈原以前就已经存在。
不管端午节的真正起源是什么,东汉之后,百姓在端午节追念屈原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风俗,一直延续到今日,每年端午,我们就会自然的想起屈原。
屈原的《离*》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被鲁迅称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楚辞”。
汉代的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和后来的宋玉、王褒等人用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整理为《楚辞》一书。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屈原推崇备至,他宣称: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意思是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王宫早就化成一堆黄土,无影无踪了。
除了《离*》,我想特别聊聊屈原的《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