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合力打造农业风险管理新模式
——基于对“保险 期货”模式的深化与思考
当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由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发的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保险 期货”模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由证监会系统首创的一种金融市场服务“三农”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金融支农、助农、惠农的一项创新,已连续六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保险 期货”模式已发展成为涵盖价格险、收入险、基差收购等多种形式,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随着项目模式不断推广与深化,金融市场须加大创新力度,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需求。一是尝试构建涵盖政策性农险与商业附加险的农业保险综合产品体系;二是加快建立“保险 期货”产品标准化运作机制;三是延长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助力银行普惠金融落地。
研究员| 郭朝辉
正文
“三农”问题一直是涉及小康社会建设、社会长治久安、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农民收入的保障问题。当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由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发的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长期以来,围绕着帮助农民稳收增收,金融系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保险 期货”模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由证监会系统在借鉴美国农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创立的一种金融市场服务“三农”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金融支农、助农、惠农的一项创新,在保障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是全面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讲话精神的重要实践。近年来,“保险 期货”模式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明确提出,发挥“保险 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保险 期货”模式连续六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6年以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联合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共在26个省份开展了超过580个“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涉及天然橡胶、棉花、白糖、苹果、红枣、大豆、玉米、鸡蛋、豆粕9个品种,累计保障现货规模约1200万吨,承保土地面积约3000万亩,惠及贫困户近70万户2,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接续,瞄准的是更高标准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金融市场在以“保险 期货”模式为有效抓手不断完善的同时,需要加大创新力度,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需求,从而更有效的降低农民收入波动风险,进一步提升农业风险防范能力,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支持。
一、农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有效连接的必然性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会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价格对于农业生产经营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风险也日益加剧,农户稳收增收面临挑战。
01 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日益加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产品产量的波动呈现典型的蛛网关系3。农产品作为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曲线往往缺乏弹性,而供给曲线较为平缓。农业生产的滞后性往往导致农户的当期生产决策取决于前期的市场价格,当市场中出现价格影响因素时,农产品市场中的供需平衡会被打破,且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价格变动会对供给产生更大的影响,导致产量、价格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远,这也就形成了价格波动周期。如在丰收年份,供给量大幅增加而需求量增幅较小、增产不增收,直接打击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所谓的“谷贱伤农”就是这个道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增加,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损害了种植户的收益,还导致产销对接不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运行。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重要因素。生长周期长是农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农作物生长期间的温度、降水等指标会对作物单产、产量等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除天气因素外,农产品价格还与病虫害息息相关。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严重时更会导致农作物绝产,从而引发农产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当然,农业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不仅面临着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传统风险,现阶段还面临着经济波动、国际贸易关系变化、技术冲击等多重政策与社会风险。例如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对美国大豆采购明显下滑,导致2018年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7.9%4。由于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较高,大豆进口量减少导致我国大豆市场价格也发生明显波动。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得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农户难以及时准确地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对农户的收入水平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农户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可能阻碍乡村振兴实现的进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农保供都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图表: 发散型蛛网模型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天气影响示意图(以冬季拉尼娜为例)
资料来源 NOAA,中金公司研究部
02 农业保险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农业风险复杂性日益加深、传导性明显增强、影响不断放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高度关注农业风险管理。农业保险一直是各国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作为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和保障产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如何提高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完善的适应性和适配性是一个重大议题。在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来源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逐年进步,对农产品市场来说,自然风险已不是主要的风险来源,而市场风险引发的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者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应转移到以防范市场风险为主的道路上来。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户在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对农民来讲,由于对保险的认知不够、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以及保费支出负担较高等因素,导致对农户对农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对保险公司来讲,农险风险大、经营风险和成本较高,典型特征为低费率、高风险、高赔付率。我们可以看到,在保障农民种植收益面前,我国传统农业保险理念与模式正面临挑战,保险机构在农业风险的预警、预防、分散、管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做好农业风险管理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03 农产品期货市场应广泛、实际地服务于农产品风险管理
农业保险的开发设计离不开期货市场,一方面,期货价格可以作为农业保险中价格选取的依据。用期货价格来确定预期价格不仅降低了保险产品的运营成本,而且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可将保险公司承保农产品价格的市场风险通过对冲方式转移到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在美国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农场主和贸易商之间往往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进行点价销售,用期货市场对农产品定价早已具备广泛的可接受性。目前在美国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中,大麦、油菜籽、玉米、棉花、高粱、大米、大豆、小麦、葵花籽、牛、羊、猪和牛奶品种在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是由相关期货合约确定的。2014年,美国已将远期购销合同、期货和期权对冲、“收入保险+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写入《美国农业法案》,同时取消了直接支付补贴项目,加大对农作物风险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
结合海外经验与我国国情,2015年我国首个“保险 期货”项目在证监会系统支持下成功落地,这离不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保险行业十几年来的普及成果。考虑到我国农民尚不具备直接参与并用好期货等衍生品工具的能力,因此“保险 期货”模式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搭建了桥梁。该模式借助保险概念易于农民理解和接受、销售渠道广泛等优势,由保险公司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实现“第一次风险转移”),再由期货公司等专业机构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转移方案并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实现“第二次风险转移”),最终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价格波动风险,转移至金融市场来承担,使得农民种植收入多了可用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也完善了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表: “保险 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运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