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的十八种画法,国画山的构图画法技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7:35:57

工笔 细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朵奇葩,向来以细腻和丰富著称。传统的工笔绘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高超的运笔技巧和渲染技术。

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

工笔画法出现较早,远在魏晋时期就被画家采用,并成为主要的或唯一的表现技法。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就是用工笔画法创作的。隋唐至五代两宋,工笔画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

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国画山的十八种画法,国画山的构图画法技巧(1)

《五马图》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225厘米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写意 粗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国画山的十八种画法,国画山的构图画法技巧(2)

《枯木图》苏轼

钩勒

中国画技法名。用笔顺势称“钩”,逆势称“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使用于山水画中为“复”);以及称左为“钩”,右为”勒”的。通常指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不分顺、逆、单、复,称为“双钩”。钩勒后大都填着彩色,在技法上与“没骨”、“点簇”相对,一般使用于精密工细的花鸟画。钩勒要求有笔力,清代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悟后运神草稿,钩勒篆隶相似。

双钩

中国画技法名。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钩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双钩”。大部用于工笔花鸟画。又旧时摹搨法书。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也叫“双钩”;双钩后填墨的称为“双钩廓填”。

墨分五色

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国画山的十八种画法,国画山的构图画法技巧(3)

明代 沈周 鸡冠花图

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

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

二、琴弦描(略粗些);

三、铁线描(又粗些);

四、行云流水描;

五、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

六、钉头鼠尾;

七、混描;

八、撅头丁(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

九、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

十、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用之);

十一、橄榄描(颜辉用之);

十二、枣核描(尖的大笔);

十三、柳叶描(吴道子用之);

十四、竹叶描;

十五、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

十六、减笔(马远、梁楷用之);

十七、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

十八、蚯蚓描。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古今服饰不同,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加各种化学纤维衣料的衣褶,为古代所无。

国画山的十八种画法,国画山的构图画法技巧(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