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秦失其政,各路豪杰蜂起,相与并争。当此时,生有重瞳、长八尺余、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吴中子弟皆惮之”的楚国贵族后裔——项羽,在其叔父项梁的示意下,挥剑斩*了当时的会稽太守殷通,粉墨登上历史舞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他蓄势待发,剑指咸阳!
对于秦国,项氏家族是有着国仇家恨的,家破国灭,颠沛流离,年少的项羽便在心中根植下了对秦国深深的仇恨!他的童年没有色彩,有的只是“万人敌”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他的一生只为“复仇”二字而活。叔父教会了他骁勇善战,却忘记教他治国之术。
次年,定陶之战,项梁战死沙场,匆匆谢幕。26岁的项羽被推上前台,叔父给他留下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好局面:忠心耿耿的八千子弟兵,和大量优质的人才储备。
于是巨鹿之战,披挂上阵,“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士气震天,所向披靡,锐不可当。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呼声动天地,凝聚将士众心,“楚战士无不一当十”,九战九捷,以5万之军击败秦军四十万之众。年轻的项羽初露头角便威震四海,此一役令当时作壁上观的诸侯大军“人人莫不惴恐”“入轅门,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之,举其为上将军。
于是,领军入关,长枪所向破尽八方阻挡,“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终于“百二秦关终属楚”,仅仅三年,功成封王。
当楚旗在咸阳宫上飘扬,项羽看着这豪华的宫殿,仿佛是建立在楚人的骨骼之上,积蓄多年的仇恨和膨胀的自信相碰撞,于是*秦王,烧阿房,“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坑*二十万降卒,血色浸染咸阳。他不管不顾,只为宣泄,只为复仇。年轻的冲动浮躁,好勇斗狠,少谋独断,在权力的巅峰急剧膨胀,缺失了叔父的约束和管制,注定了他的悲剧收场!
既灭秦,天下在握,大业已成,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一心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为此,世人道其爱慕虚荣,鼠目寸光。然而正是这份“鼠目”, 显现出了稚嫩的可爱,才让项羽被人铭记了千年。他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他只想大仇得报,功成名就,及早返乡,与乡人同乐,还百姓太平。至于皇帝,算了吧,他不想在秦人的土地上逗留片刻。这份淡然,难道不是更难得的吗?
我既归乡,那么大封天下吧!年轻的项羽自负而骄纵,没有深谋远虑,只有率性而为。独夫项羽自恃武力之强,迁旧主于蛮荒,王佞臣于故都。当年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将军们,不配得到荣耀,领了一点封地,各自回家吧。而那些有恩于我的功勋楚将、项氏族人,才应该得到丰厚的奖赏。然而,天真的项羽又怎么斗得过老谋深算的人精们呢。所以当汉王封坛拜将,举义旗出陈仓讨伐项羽之时,诸侯云集景从,也就见怪不怪了。
对于汉王刘邦,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放走了他,造成千古遗恨,让人扼腕叹息!或许是因为优柔寡断,或许是因为愚蠢糊涂,但或许更多的是源于项羽骨子里的骄傲!“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真英雄不屑阴谋诡计,与其狡诈取胜,不如慷慨面对失败,这就是项羽的美学追求,是对自己人格完美和内心追求的维护。
上天对项羽太好了,天生神力,少年得志,于是三年成王。上天也对项羽太残忍了,身错其位,难负重任,于是四年败亡。公元前202年,32岁的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楚歌围,夜饮帐,虞姬和歌舞剑殇,霓裳犹在眼前飘荡。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功败垂成,二十八骑退至乌江,项羽回顾自己的一生:“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至死,他仍在捍卫自己战神的称号,稚耶?真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我们应该感谢项羽选择了悲壮的坚守,如此,我们才会有英雄去缅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歌颂回荡耳边。
时间回到秦始皇南游会稽时,百姓们都远远观望着规模庞大的仪仗队,人群中,一个少年喃喃自语:“彼可取而代也。”而另一处,一个中年人却在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一样的情景,不同的感慨。历史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一个是勇夫,一个是能者。就算江东子弟多才俊,就算包羞忍辱是男儿,但是卷土重来仍会失败。
一世繁华,末路悲凉,一生传奇,一曲绝唱。是谓霸王,而非帝王!
-作者-
张佳,85后,毕业于佩鲁贾大学,喜爱读书写作,近来痴迷于读帝王人生,写就帝王系列,与诸君分享!如需授权转载,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