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面对乱世,乡居湖南、初得功名的读书人左宗棠、曾国藩,弃笔从戎,建功立业。
于是,出身行伍的杨岳斌,与文人左宗棠、曾国藩有了命运交集,并一起纵横裨阖,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轨迹。
太平天国运动气势凶猛,席卷了半个中国。清政府的军队不堪应战,就鼓励地方“团练”。于是,曾国藩的“湘勇”应运而生。
年富力强的武将杨岳斌自然是湘军的奇缺人才,被曾国藩招至军中,与彭玉麟一同辅佐其弟曾国葆。
曾国葆对这两位副手颇为赏识,向曾国藩举荐:
“是二君者,吾观其部分诸事,皆大将才,非从人俯仰者也。”
锦鳞岂是池中物。于是曾国藩提拔杨岳斌统领水军右营,彭玉麟统领左营。
杨岳斌如鱼得水,越战越勇,克复黄州、武昌;砍断太平军的横江铁锁,焚毁战船四千余只;配合陆军夺回武汉,使其重新发展为重镇;与李续宾攻占九江,生擒太平军将领林启荣┅┅
杨岳斌善于出奇制敌,
“咸丰五年,城陵矶之役,以三日平贼巢二百余里。六年九江之役,十日内往返千里。七年巢县之役,月余转战,亦千余里。”
当然,太平军也并非酒囊饭袋,也让湘军吃尽了苦头,损失惨重。
杨岳斌也在连续作战中,积劳呕血,多次身负重伤。
杨岳斌奋不顾身的浴血奋战,也换来了不断地回报,官职步步高升,各种嘉奖荣誉接踵而来。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因父去世而回乡丁忧,让杨岳斌总领水军。
杨岳斌与彭玉麟内外夹攻湖口,使得被久隔于鄱阳湖内水师与外江水师汇合,随后趁胜夺取了多处失地。
曾国藩是文人出身,曾自言“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而且,但凡他亲自指挥的战役往往必败。
例如:咸丰四年(1854年)5月,在靖港水战中,曾国藩被太平军击败,投水自尽而被部下所救;咸丰五年(1855年),石达开率军总攻湘军水营,曾国藩座船被俘,急恼之下打算策马赴敌以死,被部下力劝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