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经历了几个阶段,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意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20:39:52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浮士德经历了几个阶段,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意义(1)

浮士德经历了几个阶段,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意义(2)

主要人物

浮士德

浮士德毕竟是中世纪的书斋里走出来的,他身上仍有明显的旧的痕迹。

性格充满矛盾,正如他自我解剖道:“有两种精神寓于我的心胸”,一个“执着尘世”,“沉溺于爱欲之中”;一个则要“超离凡尘”,“向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飞升”。

向崇高的境界飞升无疑是他主导的方面,但他那“沉溺于爱欲”,亦即贪图眼前的享受,以至不惜与宫廷同流合污,去干镇压起义的勾当。

这充分反映了他身上那渺小的、庸人习气的一面。

浮士德身上的这些阴暗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固有缺点,预示着这个阶级必然走向反面,而与劳动人民尖锐对立。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

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

海伦

在歌德看来,海伦不仅仅表现了希腊人外表的美,还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们美满和谐的生活世界。

借用海伦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内心追求,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靡非斯陀

浮士德的前进之所以这样艰难,是因为始终有对立的力量存在。

代表这一对立力量的反面形象便是魔鬼靡非斯陀。这个人名的原文Mcphist,在古希腊文中是不爱光明的意思,在希伯来文中是破坏者。

书中靡非斯陀自称是“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

作为一部史诗的主要反面角色,他实际上是没落阶级和一切腐朽反动力量的代表。

他千方百计引导浮士德走入歧途,使他失败,这正是反动势力竭力阻挡、破坏进步时代潮流的缩影。

实际上靡非斯陀的每一个破坏行动都从反面促成了浮士德的发展。

浮士德经历了几个阶段,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意义(3)

浮士德经历了几个阶段,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意义(4)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