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早春诗,别董大二首其一唐高适诗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7 00:48:40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五、六句写忧国忧民之心,高适有才华,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他关心时事,对政治尤为热情,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远藩”指南方的遥远地方,“”是参与之意。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天宝十年(751年),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奉命送兵,回来后作《蓟中作》,抒发自己安边定远的自信、以及才不得用的愤慨和惆怅之情。

继而在49岁时辞官从戎,入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53岁时奉召回朝,拜以左拾遗,转为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其后,又在平定叛乱中接连获胜。

此刻远在天涯,纵然局势堪危,有忧国之心,却没有参与朝政的机会,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无从施展和寄托,所以心生焦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七,八句的感慨皆是由彼此的身世而起,宦海沉浮,漂泊不定,虽然都在蜀地,却只能遥相思念,那明年的此时又会漂泊何处呢,世事无常,让人心生惆怅。

高适早春诗,别董大二首其一唐高适诗句(5)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九、十句回忆自身经历,高适早年曾隐居宋城,躬耕自取,“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三十岁后仗剑天涯,心怀报国之心,岂料老来却困顿天涯,所以自叹辜负了平生所学。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愧疚之情,虽为朝廷命官,却无所作为,白白享用厚禄,自觉愧对四处漂泊的友人。

一个“”字即写出了自己无计报国的无奈之情,又表达出了对好友彼时艰难处境的关怀之意,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因为二人交谊深厚,所以才有此肝胆相照之语。

《旧唐书 高适传》评价高适曰:“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史书亦言其“喜言王霸大略”,由此可见,高适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还是一个胸怀天下之人。

龙钟”喻老态,“二千石”是太守官奉,“东西南北人”指四方奔走,此诗中指杜甫,“书剑”喻文武,高适此句颇具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之意,都是其高尚家国情怀的体现。

高适早春诗,别董大二首其一唐高适诗句(6)

写在后面:

高适,字达夫,出身官宦世家,唐代大臣、诗人,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被封渤海县候,“而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据《旧唐书》所载,高适是全唐唯一得到封侯的诗人。

高适属于大器晚成之人,曾两次科举不第,寄居宋城,躬耕陇亩,日子过得并不得意,直到46岁才在睢阳太守张久皋的举荐下,通过有道科中了进士,而后被授封丘县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就如丹阳进士殷璠在其选编的《河岳英灵集》里所评价的那样:“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首《人日寄杜二拾遗》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他在怀友思乡的同时,寄寓了自己的家国情怀,殷殷之情,令人动容。

高适早春诗,别董大二首其一唐高适诗句(7)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