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儒风君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相对于母爱的温柔,父亲的爱多了几分静默和深沉。
读完10位名家笔下的父亲,我们就会明白,到底亏欠了父亲多少。
不要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和遗憾,
多给父亲一些爱的表示,多照顾他们的生活和感受,
父亲也许不善表达,但他心里一定是温暖的。
朱自清《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也许是关于父亲最有名,也最动情的一段文字了。
车站送别,正值父亲人生低谷,看到他笨拙地翻过月台,作者突然发现父亲已经老了。
以往强大的父亲已经有些蹒跚,儿子一下子眼泪流下来。
一方面是感慨岁月的残酷,一方面是自己内心的愧疚。
父母已经老去,却依然尽最大努力照顾自己,自己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种感觉让作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母恩重,做儿女的千万不要一味索取,忘记报答。
不要让父母寒心,也不要让自己后悔。
龙应台《目送》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生短暂,几十年的光阴,人聚人散。
亲如父母子女,也免不了渐行渐远,慢慢分离。
一次次亲手把你送走,一次次目送你的离开。
父母藏起所有不舍,带着愧疚,默默转身,生怕给子女丢脸,生怕拖了子女的后腿。
他们总是背过身去,独自背起那压弯了腰的不舍和牵挂。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要让他们独自承担思念的苦楚,没事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
余杰《父亲的自行车》
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
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害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
世间只有两个人,视你胜过自己的命。除了母亲,就是父亲。
从小到大,看着你一点点长高,一点点成熟,父母有欣慰,也有落寞。
欣慰于你的成长,落寞于你的离开。
你生龙活虎,父母日渐衰老。
曾经的日子一去不返,过往与你一起成长的时光,也只留下回忆。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老去。
人生的旅程,不论漫长还是短暂,我们会一直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