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70后、80后都记得,唢呐是农村红白事时出场率很高的一种乐器,而唢呐演奏里,以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为最高境界。
许多人分不清《百鸟朝凤》到底是喜乐还是哀乐,因为在红白事上都曾经听过这种唢呐演奏。
据传,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是凤凰升天后,百鸟哀悼,以“哀”为调,用于农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离世;
二是凤凰重生后,百鸟朝贺,以“喜”为调,用于孩子的满月之喜;
三是凤凰飞天,百鸟相送,以“喜”为调,用于结婚。
因此《百鸟朝凤》没有“喜哀”之分,它只是一种唢呐演奏形式,根据不同的事选取不同的演奏风格。
2016年,由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小众文艺片《百鸟朝凤》上映,影片讲述了黄土地上两代唢呐艺人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故事,表现了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民众审美情趣发生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唢呐艺人对民族传统艺术赤诚的坚守。
故事内容反映了一个主题: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任重道远,民间艺人的坚守和发扬作用更不可忽视。
今天,我通过这部电影的内容题材、人物形象和意境表达三个方面,就影片的播出价值进行一番探究。
一,内容题材:大时代背景下,唢呐面临的没落境遇,代表的是民族传统艺术传承困难的尴尬境地
70、80后的成长阶段,唢呐还是农村很流行的一种乐器,从影片以下几个细节来看,唢呐匠很受当时农村人的敬重。
- 1,唢呐匠出活儿,有专人拿唢呐,搬运相关物件,唢呐匠不必亲自动手。
- 2,事主家里安排有郑重的接师仪式,食宿和接待都相当于农村接待上宾的规格。
- 3,为了能让孩子跟焦师傅学习唢呐技艺,天鸣和兰玉的父亲都要提礼品登门拜师。
- 4,老人去世,为了求奏一曲《百鸟朝凤》,家人集体下跪。
- 5,天鸣的爸爸以儿子拜师焦师傅,学习唢呐吹奏为傲。即使儿子还没学成皮毛,就已经开始向乡邻炫耀,引得邻居的羡慕和夸赞。
电影中没用只言片语诉说唢呐的重要,表现唢呐匠的身份地位,却通过这些细节让观众体会到了当时的农村对这门技艺和唢呐艺人的看重。
游天鸣虽天份不高,但孝顺大人、尊重师傅,吃苦耐劳、做事沉稳有定性。这种性格特质非常符合唢呐接班人的要求,所以师傅选定天鸣为下一代唢呐班的班主,把《百鸟朝凤》传授予天鸣,希望通过他的坚持,让唢呐技艺和传统继续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延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洋乐器演奏逐渐在中国大地流行,农村办事开始改变传统,以“西化”为新鲜,劲歌热舞、西洋乐曲开始占领农村市场。在这种境遇下,游天鸣带领的唢呐班面临生存困难和解散问题。
父母的劝说唠叨,师兄弟的放弃,大环境的挤压,都让游天鸣感到了深深的压力。继续坚持,生活成了大问题;放弃坚持,对师傅的承诺将付诸东流。游天鸣没有放弃,在师傅的帮助下继续顽强维持唢呐班,这时候,吹唢呐不是为了吃饭生存,已变成最原始的技艺传承。
影片中演的是唢呐,反映的却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焦师傅代表了死心塌地坚守民间艺术的老一辈,游天鸣则代表了即使面临困境,也从不放弃技艺传承的新一代。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和技艺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才能一直沿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