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主题内容,学风建设内容包括哪些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7 17:01:03

学风建设主题内容,学风建设内容包括哪些(1)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一向重视高校学风建设,在2018年6月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给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开出了“药方”——学风建设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怎样学”“为谁学”的学风建设主题,铺陈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辩证关系,对学风建设如何通过多个路径实现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人才培养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

学风一般是指大学生学习的风气和大学教师治学的风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传播力、流行性和感染性等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蔚然成风”。从近年来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来看,有的以整顿学生学习风气为主,有的以治理教师学术风气为主,基本上涵盖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如果从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学风问题,可以概括出怎样学和为谁学两大基本问题,前者是学风“显于外”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后者是“藏于内”的学习目的与动力,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怎样学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怎样学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时代特色和主体差异。我国古代重视向先生请教,坚持“传道授业与解惑”的统一;重视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躬身践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知行合一”,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受到追捧,出现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性、讨论式、研究型学习日益流行,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

学风建设要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

辩证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就学风建设而言,当前需要我们主要处理好下述五对辩证关系。

在建设主体上,处理好“一元”与“多维”的关系。关于学风建设的主体,存在学生一元主体论、师生二元主体论以及全员育人多维主体论。当然,从狭义上来看,学风一般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对象没有错。但是,学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整体,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共同培育,教师教学风范、学术风气、学校文化氛围等,共同构成了学风建设的丰富内容。

在建设内容上,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同样,学风建设也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譬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所有高校的共同要求和价值遵循,但是高校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在学风建设上要坚持分类推进,譬如研究型大学更加强调探索与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建设方法上,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风校风教风等诸多方面,需要坚持重点与全面的统一。党风决定着我国高校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切实根基;校风是党风、教风和学风的直接表现,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对学风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和主导地位;学风建设是党风校风教风的最终目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在建设环境上,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网络化、数字化革命,对学风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互联网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诸多“利好”消息,比如海量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方式、极高的学习效率、互动的交流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分散他们的学习精力、滋生学习惰性、提供失真信息等,从而对学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在建设目标上,处理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学风建设意义重大、问题不少,因此要有刻不容缓、马上就*“时不我待”的坚决态度,不拖延、不推诿、不懈怠;同时,也要看到学风建设具有传承性、恒久性和反复性,需要踏实苦干精神,树立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久久为功”的境界与情怀。概言之,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常”字强调要经常抓,“长”字说明要长期抓,真正做到“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学风建设宜多管齐下

亟待多管齐下、协同育人,以最大限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发挥党风的价值引领作用。党的领导是我国高校的鲜明底色和本质特征,高校以党风带校风促学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曾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高校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引领学校政治方向;自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推进学术强校、教授治校,弘扬科学报国精神;成立教师党委工作部、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二是传承校风的历史文化基因。学风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沉淀和固化下来的传统和风格,具有涵养心性、陶冶情操、激励抱负的积极作用。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为民族振兴披荆斩棘的先锋;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强化实践导向,培养出科学领域的巨擘;复旦“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培育出开放、包容、自信的海派文化。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气象行业特色高校,近60年来形成了“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三是发挥教风的育人主导作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说”,把师生比喻为大鱼和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一斑。当下,许多高校通过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喜爱的辅导员”或者“年度十佳影响力教师”“年度十佳影响力辅导员”等等,极大地发挥了优秀教师群体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发充分。因此,夯实学风建设需要始终把改进教风挺在前面。

四是注重朋辈教育的辐射作用。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朋辈教育,又称同伴教育,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学风建设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放大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比如,我校数学建模竞赛形成了“一次建模、终身受益”的文化内涵,举办“环保时装秀”培养了学生的绿色生活理念,“校长助理”直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朋辈教育把学风建设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教育的零距离,同时提高了教育的接近性、针对性和示范性。

五是借鉴世界名校的有益经验。哈佛大学的校训提出“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热爱学习、努力上进的精神风貌;年均20%的淘汰机制,更是让学生追求卓越、永不停步。斯坦福大学推行“荣誉考试制度”,让每一位学生用诚信考试来捍卫自己的名誉与尊严。耶鲁大学则提出“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坐第一排就坐第一排”等具体要求;而剑桥大学“以剑桥为荣”的入学誓言,无疑强化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内生动力。

总之,学风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主题,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历久不衰,是造就优秀育人环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证。从办学实际出发,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并回馈到办学实践之中,更好地指导学风建设,将有益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来源:光明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