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很高尚的成语,口气好大的成语有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7 23:14:37

趾高气扬

【出处】 (春秋) 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历史典故】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官职)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 (今湖北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屈瑕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的“蒲*之战”。

但是,屈瑕并无自知之明,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身上。有了这次的胜利,他就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过了两年,楚王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威风凛凛的。

送行的大夫斗伯比返回时对御手说:“莫敖这次出征要吃败仗的!你看他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斗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御手驾车到王宫,求见楚王,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回宫后,楚王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夫人邓曼。邓曼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听了楚王的话,认为伯比说得很有道理,也建议楚王应该赶紧派兵去援助,否则就来不及了。

楚王听了夫人邓曼的话,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增派部队前去支援,但是已经晚了。屈瑕到了前线,不可一世,武断专横到了极点。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而屈瑕则一点也不做戒备。结果遭到了罗军与卢濡的军队的两面夹攻,楚军马上溃散,死伤惨重。屈瑕乘着一辆战车,狼狈而逃。出征时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早已不见了。屈瑕逃到楚国境内一个叫荒谷的地方,发现只剩孤身一人,好不悲伤,自缢而亡。

口气很高尚的成语,口气好大的成语有什么(1)

【成语寓意】

做人应该避免骄傲自大,常怀谦逊之心。谦虚做人的忠告随处可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自满的人学一当十”;“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曾国藩曾这样感悟人生,认为骄傲自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生许多的失败都是因为自傲引起的,于是自己下决心痛改。自己一贯以嘲笑别人的口气与他人说话,结果不是显示自己有多么的高贵和具有多么高的水平,而是充分暴露了自己有多么的无知。把自己看得低一点,把别人看得高一点。其实,最大的骄傲和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蒲*之战战役过程】

周桓王十九年,楚武王为向东方拓展势力,命莫敖(官职)屈瑕与贰(今湖北应山南)、轸(今湖北应城西)两国结盟。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今湖北安陆境)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在其邑蒲*集结兵力,准备联合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郧县西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蓼(今河南固始东北)之军攻楚,以破坏楚与贰、轸两国的盟会。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率部分兵力驻于郊郢(今湖北钟祥),作好抗击五国军队的准备,另遣斗廉率精兵夜袭蒲*,大败郧军。其余四国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楚遂完成与贰、轸两国结盟,将其势力推进至清发水(今郧水)流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