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这两句不用多说,就是那种一眼难忘的佳句。
至于全诗是什么?作者是谁?似乎没人去关心。
但我们还是要关心一下的,好诗好句不该被埋没。
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
道光时,海宁查辛香茂才冬荣以家贫亲老,橐笔远游,尝至广东,得罗浮藤杖,因咏以诗。(对,没错,就是金庸出身的海宁查家)。
诗云:
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峰插空碧,
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
麻姑玉女弱腕扶不起,
葛陂之龙夭矫乃作藤百尺。
石楼铁桥高嵯峨,老人腾空去无迹。
却遗此杖落空山,瑶童僚妇采药丹。
梯还拾来市上百钱卖,道逢黄发开心颜。
吾闻蛮藤百种番禺产,钩带寒崖与石栈。
一枝挑得罗浮云,落地铿然谁所铲。
当时见尔酥醪观外饫霜露,
惟有鲍姑裙边蝴蝶眼。
即看此杖挂壁蟠蛟虬,楖栗太软桄榔柔。
朝斗坛前山月幽,师雄有梦生清愁。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查辛香是浙江海宁的一位秀才,其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查辛香选择“橐[tuó]笔远游”,开启了自己的笔耕生涯。想来,查辛香的科考之路不是那么顺当,否则他应该向着“举人”、“进士”努力,不会远离寒窗,一直游历到广东。在这里,他得到一根罗浮藤杖,并专门为之作诗,诗中交代了罗浮藤杖的来历,也传达出一种人生况味。
罗浮藤杖,顾名思义,即由产于罗浮山的藤条所制的手杖。罗浮山,素有蓬莱仙境之称,很多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都发生在这里,那么,来自此地的罗浮藤杖自然也不同寻常。
“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峰插空碧,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先交代罗浮山的来历——“老人星精堕地”所化,再点出罗浮藤的由来——“葛陂之龙”变化而成。
南极仙翁腾空而去,只留罗浮藤在空山。后来,此藤被“瑶童僚妇”捡来,拿到市场上售卖,正好遇上慧眼识珠的诗人(“黄发”),当时,诗人见它在酥醪观外饱尝风霜,便将其收来自用。
此时,正值冬天,朝斗坛前的山月显得格外清幽,想必罗浮山上的梅花也该绽放了。“朝斗坛”,在罗浮山上,相传汉时仙人朱灵芝居此。“师雄有梦”中的“师雄”当指赵师雄,“有梦”暗指赵师雄于罗浮山梦仙的传说,梦仙而仙不在,醒来徒增闲愁(“清愁”)。
诗人忍不住发出感慨“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我什么时候才能拄着你去看雪,到时我与雪一同白头。
“两白头”,最是让人恻然:梅花白头,自然是因雪的缘故,那诗人白头,到底是因雪还是因岁月?抑或是因人生的风霜?
这时的梅花也顾不得与雪争春,它只是静立在雪中,仿佛在凝视树下的老人。
这时的老人也没了闲情去写诗,他只是拄着藤杖,望着梅花,任白雪飘落满头。
相看两不厌么?或许是吧,但这不厌之中又包含了多少寂寞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