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哀叹自己生不逢时。
二、接连遭受排挤打击为什么陈子昂在诗歌一开头,就发出这样的强烈感叹呢?那常清君就不得不说一说他创作这首诗歌的当时背景了。
据考证,此诗创作于武则天神功(唐代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九个年号)元年,即公元697年,陈子昂经常直言谏劝,曾经得到武则天的一时赏识,但后来由于奸臣当道,武则天也一意孤行,他对朝廷不少弊政提出的批评意见,渐渐不再被武则天采纳,还曾一度因“逆党”罪名而株连下狱,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唐代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八个年号)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未被武则天允许。随后,陈子昂又继续向武则天进言建议,亦未采纳,反而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二连三地受到排挤打击,其报国无门、建功无路的困境越发明显,心情更加郁闷,在此内外交困的情形之下,遂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的千古诗篇。
三、倘若能够穿越时空所以在前面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后,诗人又接着写下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句,意思是说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自己就更加感到凄凉悲伤,并忍不住独自流下泪来。
在常清君看来,幽州台,除了黄金台、蓟北楼等别名外,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招贤台”,那个时候还没有现代科技所说的“穿越时空”的概念,如果有,我相信陈子昂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十分迫切地选择乘坐时间机器,首先穿越回到距离唐代有上千年之遥的战国时期,去那个时候的幽州台寻找燕昭王……
有人考证说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因为《远游》诗篇中曾写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诗句,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即陈子昂这首《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即从此处生发而来。
常清君倒觉得最好不要拿训诂学那一套理论和方法来解析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非得去为每首诗歌寻找一个所谓的原型。当然,常清君完全相信参加过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中进士的陈子昂,肯定知道并仔细读过《楚辞》之类的古籍,但他就一定要照搬吗,不可以活学活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