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老人家这样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意思,他说“这里的“后”不是指没有孩子,而是指没有儿子!他不能传宗接代。而传宗接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上流社会来说。他的爵位、血统、财富……都必须由嫡长子来继承。至少,得有个儿子继承。儿子没有了,连祭祀祖宗的人都没有了。所以孔夫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呜呼,天下无孩子的父母吃了一惊,天下无儿子的的父母更吃了一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种说法至今有两种解释。
一种对这句话的解释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不能事亲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这孩子不存在一样,这种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舜在没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样,这种行为就是无后。君子还是应该事先通知父母才对。后来对第三种“不孝”引申为“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易中天易大师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第二种解释。
“没有儿子传种接代是最大的不孝。“易大师在今日头条对数百万粉丝这样说。
易大师这种说法有理吗?
易大师为了说明自己的解释有理,在论述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时用孔夫子的一句话佐证自己解释的正确性,他说“所以孔夫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易中天这句论据先不说在观点上和孟子的话是否一致,起码在时间前后上就不一致。孟子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是孟子的老师。孔子是公元前372-公元前289的人,孟子是公元前372-289的人。死者怎么能复活来论证弟子的话呢?
在这里。易大师着着实实的曲解了孟亚圣的这句话的意思。说断章取义并不未过。
孟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孟子》,《孟子离娄上》第二十七篇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这句话是说:“仁的实质就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白这二者的道理并坚持下去;礼的实质是对这二者加以调节与修饰;乐的实质就是以这二者为乐事,快乐于是就发生了;快乐一发生,不愉快的心情就消失了。就会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了。”
大家知道,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这里以“仁”为首,而“仁”的核心和实质是侍奉父母。
因此,综合孟子上下段的意思来看,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不是说没有后代的意思,更可靠的说法是侍奉父母,作个有德望的人。
在《孟子》的其它篇章也反应出这个意思。
《孟子·梁惠王上》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次表现了孟子“仁”的思想,反映了对父母和孩子的仁爱。
这种思想,也高度一致传承了老师孔子的思想,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既然四海之内皆兄弟,怎么还有易中天所说“绝后”的意思?
因此,这种说法极不可取,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字”取义。
民间骂人最恶毒的也是最叫人抬不起的一句话是什么?
“断子绝孙。”想想大家都知道,这一句话叫大家特别是农村的老人抬不起头来,似乎真的如骂人者所言“缺德,作了断子绝孙的事。”
易大师的解说中,把“无后为大”不但解释为“没有后代”,甚至解释为没有儿子,即使女儿也不算“后”,这真叫人匪夷所思。易大师除了曲解,还要自己骂人孟子背锅,把骂人的源头不远几千年推给孟亚圣。
人类社会始于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崇高,女性要负责做饭,缝衣,养老育幼等工作,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要作用,怎么能把女孩不算做“后”的范围呢?又怎么能把没有子女当作“最大的不孝”呢?
在人类社会达到今天文明,不用说曲解孟子的意思,也不用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单单把“女”不作“后”的思想就是极度的偏见和狭隘,这叫天下的女性怎么想?没有“子女”便是“最大的不孝”这叫没有子女的家庭怎么想?
按照易中天大师的观点,大家可要快马加鞭的生儿子了。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