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以父亲的身份开始作家生涯的,1899年圣诞节前,威廉·波特为了给女儿买礼物,开始以欧·亨利的笔名写小说,因为深受读者喜爱,1901年他跟报纸签订合同,每星期提供一篇短篇小说。
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迎合小市民读者的口味,因为不少作品显得深度不足,然而,困顿的生涯又使他面对冷酷的现实,在他的几十篇优秀的小说中,仍然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现象。
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西部见闻为内容;二是以拉美现实为题材,而最具特色的则是描写大城市生活的作品,其中反映小人物的境遇的尤为感人。《最后一片叶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落的叶子饱受贫病折磨、厌恶人生的女画家渴望摆脱一切,要跟着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随风而逝。老画家嘲笑她胡思乱想,还说要画一幅杰作,好帮助大家一同脱离困境。
所有人都知道,叶子在雨雪交侵中肯定要飘落,女画家在贫病交迫中也很难有痊愈的希望。
然而,一个又一个风吹雨打的夜晚过去了,枯黄的叶子却傲然留在墙上,女画家也没有结束她虚弱的生命。
在读者感到惊奇之际,作者才出来补叙:在叶子掉光的那一晚,老画家冒着风雨爬上墙补画了最后一片叶子,因而染病而死,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幅真正的杰作。寥寥几笔,就凸显了贫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真诚友谊,使人恍然大悟之后,经不住低回感叹。
欧·亨利的艺术特点欧·亨利没有像美国古典短篇小说家那样特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而靠安排情节结构取胜。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出来。
他常常藏起重要的情节,把读者吸引在故事的表面叙述中,使人自以为已经预测到故事的结局,最后采用简练的几笔,透露出事情的真相,使故事大反转。
比如在《最后一片叶子》的结尾,真叶子已经飘落,假叶子却留在那里,女画家没有死去,老画家却代替了她。这种真假替换,生死易人的反巧合的结局,犹如突发的喷泉,幻化出奇异的彩虹,令人目眩神摇,却一时难以弄清它从何而来。
然而细心追寻,我们总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它的蛛丝马迹,从而不能不赞叹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这种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最终反转结局的写法十分独特,以至于后来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局。
欧·亨利的遗憾《最后一片叶子》感伤情调较重,这对于表现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固然很适合,而另外一些更富幽默色彩的作品,如《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也同样深刻地写出了贫苦人的心酸和不幸,令人忍不住发出含泪的微笑。
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上庸俗趣味的影响,或者为了满足读者的喜好,欧·亨利往往为悲惨的故事安上圆满的解决,这也冲淡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使得他的作品始终迈不过深刻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