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丽)2012年,冯骥才70岁时在北京举办了“四驾马车”个人纪念展,展示了在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四方面的成果。10年匆匆而过,他依然专注地做事、发声,向上走、往前行。即将在农历二月初九迎来80岁生日的他,以四部作品记述了“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成果,字里行间描摹出一个坚韧而有趣的灵魂。
冯骥才十四五岁拜师习画,年轻时以摹制古画为生,后又转画玻璃画。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冯骥才临成《清明上河图》长卷,被一位说尽好话的“美籍华人”携去纽约,欲求保留照片亦不可得。冯骥才说:“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这是冯骥才新作《画室一洞天》中的故事,全书76篇短文,以其画室为发散点,记述了冯骥才的艺术生涯和精神生命。
上世纪70年代末,冯骥才暂放画笔,直到90代初才重拾丹青。其间他由绘画“转战”文学,“心中的血都化为文字”,在无数虚构的小说人物命运中奋起。《三寸金莲》《神鞭》思考民族根性,阐发中国古老文明的神秘与神奇。《俗世奇人》创造数百万套的销售奇迹,入选学校教材、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今年年初,中短篇小说新作集《多瑙河峡谷》中,五个故事《多瑙河峡谷》(获《当代》文学拉力赛2021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枯井》、《跛脚猫》、《木佛》(获2021年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我是杰森》与读者见面。跨越40年,冯骥才的文字依旧熠熠光华。
差不多有20年,冯骥才从文学界隐身,风尘仆仆地去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苦无经费时,他便重拾旧业作画换钱。《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这部作品,详解冯骥才“失踪”之谜,细数冯骥才这段“非文学”人生。“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面对的是全新的课题,涉及的是全球性难题,碰触的是超级复杂的问题,所以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和机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和困窘。这于我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冯骥才说。
2021年有一件事情让冯骥才难忘。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的启航中队,语文课的创意读写搞得有声有色,其中“读《俗世奇人》,写‘小奇人’”创作活动,展现了孩子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冯骥才看过后写信赞许,不仅邀请学生代表来天津做客,还联系作家出版社将其中的佳作结集《金华小奇人:一堂与名作对话的语文课》出版。
“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文化建设应该从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冯骥才说,新的一年里会为孩子们写书,也会呼吁解放他们的潜质、个性和与生俱来的智慧,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这是他的使命,而他乐此不疲。
图为冯骥才近照。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