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生活质量,倘若某些憧憬“民国风情”的“铁粉”们穿越过来,恐怕分分钟就要昏厥过去。更何况一代代在这里苦熬的老百姓们?这样的“风情”,在民国的三十八年“黄金”时代里,那时的“精英”们不敢来,官老爷们不屑于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分期工程的方式进行全力治理,将其改造为街心花园与居民区。那曾经臭气熏天的生活,才算真正告结束。
只要是从那“老龙须沟”熬过来的人,看到龙须沟被填平,看到拔地而起的花园与新楼,又怎能不兴奋到喜极而泣?这场新中国早期重大的变迁,以及多少亲历者的遭遇与悲欣,就成了老舍创作话剧《龙须沟》的宝贵素材,然后,就有了这不朽的经典。
(改造后的龙须沟)
(改造后的龙须沟居民小区)
但也同样是这经典的《龙须沟》,也揭开了“风花雪月”的民国时代,另一个重要的历史答案:为什么民国的三十八年时间里,瘟疫的“*伤力”会如此恐怖?为什么旧中国死于瘟疫的百姓,会有近三百万之多,人均寿命竟不到三十五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老龙须沟”为代表的,旧中国恶劣的城市卫生生活条件。
其实,诸如“龙须沟”这样恶臭的地区,在民国时代,绝不是北京独有。当时中国的各主要城市,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都是常见现象,比如南京的“五老村”,上海的“横滨河”,天津的“金钟河”,还有青岛的“大港纬一路明沟”,全是和龙须沟一样的重灾区。
比如上海“横浜河”,当年就号称“上海龙须沟”,由于英法列强当年在上海大划租界,租界里洋人享受田园生活,污水脏水就全往横浜河排,以至于肇家浜一带常年臭气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