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由于《西厢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在结构体制上又规模宏大,所以有的学者称它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写书生张生从来不近女色,但自一见莺莺便不能自持,经过一番曲折,两人有了私情。而后张生进京应举,就断绝了与莺莺的旧情。“始乱之,终弃之”。莺莺也只有自怨,后来嫁了人。莺莺是个悲剧人物,张生是个轻薄负情的书生。
后到了金章宗时期,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当时称作《弦索西厢记》或《西厢记换弹词》。在这部作品中,张生已经成为一个有情有义、忠于爱情的人物,他和莺莺一起抗争,最后带着莺莺出走,获得了“美满团圆”的结局。这部作品是《西厢记》杂剧产生的直接基础,在文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后人称它为“董西厢”,而称王实甫的作品为“王西厢”。
《西厢记》打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5本连演,用21折的篇幅,充分述写崔、张爱情故事。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爱情的开始。已故相国夫人崔氏带着19岁的女儿莺莺扶柩回家乡博陵葬夫,因路途有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写信召她的侄儿郑恒前来帮她回乡。郑恒是郑尚书之子,与莺莺已有婚约。这时有个书生张珙字君瑞,进京应举,路过普救寺,和莺莺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