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背景及目的,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0 12:57:06

戊戌变法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强学会,出版报刊,但遭查禁。1896年8月,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南北方齐名的两个宣传维新阵地。在维新志士的宣传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成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其他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高潮,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亡国危机迫在眉睫的形势。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做了直接准备。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语书,宣布变法。

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新政内容主要有:兴实业,修路开矿,改革财政,开言路,裁达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守旧官僚托词抗命, 阳奉阴违,新政内容推行不力。慈禧太后夺取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光绪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无对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守旧派头目荣禄。9月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荣禄,举兵救驾,反被袁世凯出卖。

9月21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再次临朝“训政”,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清廷下令捕*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其他数十人被捕,“戊戌六君子”于9月28日被斩于菜市口。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一律都被废止。新政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 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背景及目的,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