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呈现
分析解答
第(1)问:
最大的负整数为一1,所以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一1。
数轴上计算B(左)、A(右)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是A数一B数。已知AB=24,则A数一B数=A数一(一1)=24,所以A数=23。当t=1时,点P运动的距离PA=4×1=4单位长度,所以P数=23一4=19。
第(2)问:PQ=3时有哪几种情况?应有相遇前、相遇后两种情况,所以t值应该有两个。①相遇前:BQ=3t,PA=4t,PQ=3,BA=24,得方程3t 3 4t=24,t=3(秒)。②相遇后:相关线段长还是一样的表示,但因PQ同时含在BQ和PA中,相互之间数量关系就变为3t 4t一3=24(因为PQ长3计重一次,在总长中应减去),t=27/7(秒)。
第(3)问:理解"好点"的含义一一某一点到另二点的距离成2倍的关系时,这一点就被称为另二点的"好点"。所以有2类4种情况:t为不同时刻时CQ=2CP,或CP=2CQ时,点C为[P,Q]的"好点"。
情况一,如图1一①所示,Q、P均未运动到中点C时,CQ1=2CP1,即
24×1/2一BQ1=2(24×1/2一AP1),
12一3t=2(12一4t),
t=2.4(秒).
情况二,如图1一②所示,此时点Q仍未到达中点C,而点P已到达中点C并立即回转向右运动,CQ2=2CP2,即
12一3t=2(4t一12),
t=36/11≈3.3(秒).
情况三,如图2一③所示,点Q仍未到达中点C,而点P已回转向右运动后,CP3=2CQ3,即
4t一12=2(12一3t),
t=3.6(秒).
情况四,如图2一④所示,点Q已越过中点C,点P回转后继续向右运动时,CP4=2CQ4,即
4t一12=2(3t一12),
t=6(秒).
(情况四是特殊时刻,此时经6秒运动,BQ=3×6=18单位长度,即点Q刚好到达CA的中点处,而点P运动距离为6×4=24单位长度,即刚好到达点A(终点)处。)
总之,t=2.4秒,或36/11秒,或3.6秒,或6秒时,点C为[P,Q]的"好点"。
追问:
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P、Q均未达中点C时,是否存在CP=2CQ的可能?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