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神出鬼没,被日伪军称为“鬼难拿”。
当时,日军为搜刮当地百姓,建了一座岗楼,这座岗楼被雁翎队视为眼中钉,在赵波的设计与带领下,岗楼最终被付之一炬。
1961年,著名作家徐光耀(鲁迅文学奖得主)以赵波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随后又写下同名电影剧本,因此被誉为“小兵张嘎之父”。
在徐光耀看来,嘎子是其理想中最好的孩子。
从小说、剧本,到电影,这中间还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1962年,前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推出长片首作《伊万的童年》,4月上映后,又在8月夺得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之后,《伊万的童年》被传入国内,作为“内参片”供中国电影界研究。
当时正值中苏交恶时期,导演崔嵬接到一个任务,拍一部儿童战争片,针锋相对地对《伊万的童年》进行批判。
批判点集中在塔可夫斯基在片中体现的“战争残酷论”和“消极人性论”。
《伊万的童年》
崔嵬没有推辞,很快便以徐光耀创作的故事为蓝本,和女导演欧阳红樱一起,拍出了这部《小兵张嘎》。
影片的演员阵容很有意思。
崔嵬自己也是一名演员,还曾凭借《红旗谱》获颁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62)。
因此,他对表演有独到见解,认为《小兵张嘎》的主角应采用有泥土气息的素人演员。
在北京各小学、少年宫等地找了一圈后,他才遇到大大咧咧的蒙古族小孩安吉斯,并决定由他出演张嘎。
神奇的是,片中的三个小演员安吉斯、吴克勤(饰胖墩)、李小燕(饰玉英),后来都未再从事任何演员工作,《小兵张嘎》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部出演过的电影。
此外,葛优的父亲葛存壮老师、管虎导演的父亲管宗祥老师,分别在片中饰演日本军官龟田和日伪队长,展现了非常传神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