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创作虽源自《伊万的童年》,但其叙事方式与《伊万的童年》大不相同。
《伊万的童年》深受苏联解冻时期(1953-1958)“诗电影”的影响。
在谈到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时,塔可夫斯基曾明确说,自己想拍一部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式的电影。
指的便是米哈伊尔1958年夺得戛纳金棕榈的战争片《雁南飞》。
《雁南飞》
《雁南飞》梦境与现实交织、技术与情感紧贴的意识流叙事手法,被《伊万的童年》沿用;而在摄影、调度的艺术手法上,两部电影也同样狂乱而准确。
比如《雁南飞》中,角色死亡时,白桦林疯狂旋转,婚礼的梦境出现,楼梯和桦林交叠成影。
这种手法对应至《伊万的童年》中,同样被表现为摇晃的白桦林和主角伊万梦寐边界的模糊。
《雁南飞》&《伊万的童年》
因此,《伊万的童年》叙事诗性而破碎,反战意味浓郁,视觉和情感都相对压抑。
《小兵张嘎》的叙事则完全相反,非但呈现为通俗、晓畅的直线叙事,而且整体风格明亮许多,甚至在儿童的维度上,通过摔跤比赛、水中采莲等情节,反映出一种轻喜剧风格。
但在艺术表现上,可以明显看出《小兵张嘎》对《伊万的童年》的参照。
比如两部电影中都有信号弹在水上闪烁、小船悄声划过树丛(芦苇丛)掩映之处等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