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趣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灵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让父母的陪伴成为他在学习路上最大的兴趣和动力,比所谓的吃苦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成为人上人。
作者:宁小柴(爸妈精读主笔)
日前,一位妈妈带女儿出行,引起网友热议。
这位妈妈为了让女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领着7岁的女儿乘坐最便宜的慢车去旅游。
在景点进餐时,用随身携带的蒸锅热一下家里没吃完的剩菜。
当记者询问时,这位妈妈表示家里不差钱,这样做只为了让女儿体验生活。
因为这位高女士自己的父母从小就教育自己要能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己也受家庭影响养成同样的生活习惯,所以为了女儿今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吃苦教育势在必行。
调查显示:81.8%的人赞同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认为这样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帮助。
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难道只要能吃苦,我们就一定能成功吗?这可真不一定。
01
你吃的苦未必都有价值
在我们做家长的都会存在着一种错误的逻辑推理——成功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吃过苦,所以,吃苦就会成功。
只要在吃苦,就说明自己受到了必要的锻炼,而且总有一天这些苦不会白吃,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自己。
这种错误的逻辑指导,认为吃苦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吃得苦越多,离成功越近,殊不知,没有价值的吃苦只会与成功南辕北辙。
长跑神童张慧敏,8岁时在父亲的陪伴和指导下一度完成环海南岛马拉松的壮举,引起广大媒体关注。
父亲张建民一度认为女儿有长跑天赋,从3岁半起为女儿制定了十年计划,每天要跑30公里,这样十年之后女儿就能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
海南省体校科研所张所长从儿童生长规律、身心承受能力等方面分析认为,张慧敏如此跑下去并不可取。
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张慧敏,不适宜进行如此大量的体育运动,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张所长提出:如果想要孩子成才,需要借助专业平台,制定周密的计划,而不是这样一意孤行。
几年下来,张慧敏并未实现父亲进专业队的梦想,如今的张慧敏与普通中学生并无任何区别,张父也在现实面前低头,表示一切顺其自然,不会再强求。
张慧敏事件引发的争议“培养还是摧残”从未停止过。
吃这样的苦究竟该不该提倡?
王小波曾回忆自己的插队生活,为了忆苦思甜,特意用难吃的东西做了一锅饭,结果害得大家排队上厕所。
他说:
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给自己添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生活了吗?那些为了体验而体验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吗?王小波的答案是,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有些苦,是没有必要去吃的,因为没有任何的价值。
02
认清什么是有价值的苦
周杰伦在谢霆锋的节目中大秀钢琴技巧,用各种水果也能弹出流畅的乐曲,足见功底深厚,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