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发出后,反响还不错,阅读和评论比前两篇之和还多。这给我极大的鼓舞。但也有人私信我,对我的关于日晷的结论,“一天之中,晷针的影子匀速且等长”,提出质疑,依据是“日晷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并言“网上都是这么说”,我上网一搜,不由得惶恐:
所谓的依据原来是从这里几乎一字不差地粘贴过来的!还有百度百科,表述也很类似。这大概就是网上谬误的最初出处。其实所谓的依据与百科原文还是有差异的,但百科表达得实在不高明,很容易让人误解物体投影的规律就是日晷投影的规律,更要命的是它表述的根本不是原理,只是现象,原理是什么,透过现象的本质呀,它却啥也没聊,这就让网上的“知识搬运工”如获至宝,到处搬用,以讹传讹。
再看看科普日晷的动画(注意它的影长变化):
搜题更不乏其例:
很显然,网上的谬误就是将杆影与日晷的晷影混为一谈。其实古人早就窥破“立竿见影”不能精确计时的秘密,每提及于此,我都要感叹一句古人的聪明才智。古人的智慧正是简简单单把立着的杆子掰斜(正对北极),投影面放斜(与赤道平行),就巧妙地化解了影子不等速又不等长的难题,想想,这可是在几千年前啊。而我们后人不去发扬光大,反而用直觉代替规律,用经验代替原理。正是古人辛苦上千年,一切又回“解放前”。假如古人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跳出来撕逼!
问题来了,赤道日晷的影长为什么不会变?
上篇文章,我就说了,古人受“立竿见影”的启发,注意,只是启发,发明了赤道日晷。为什么“立竿见影”不能精确计时?这次我讲详细些,因为太阳视运动轨道平面与地平面不平行,太阳高度和方位不断变化,导致一天当中杆影既不等长、也不等速,如果以此计时的话,其刻度盘是不均匀的;其实刻度不均匀也没关系,地平日晷的刻度盘也不均匀,最要命的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正午太阳高度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每一天刻度盘不一致,也就是说今天的9点与明天的9点位置就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一年四季都能用的刻度盘,以此计时显然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