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去的意思,去哪里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1 12:43:47

问:老师,我不问求职考证之类的现实问题,而想问一个特玄特虚的问题,您想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置之不理可也!我的问题是,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永远不变的疑问——我们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可是,听到的始终是疑问,而始终听不到的是回答。我想听听您的回答。

答:为什么要置之不理呢?那不是太不礼貌了吗!况且,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你的兴趣也是我的兴趣,和你一样,我也喜欢谈玄,我喜欢你的问题。我也想找人问问,可是不知道找谁问。如今,既然你问我了,说明你我心灵相通,共同关心这一话题。但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终极答案,所以我的所谓回答,只是说出我的思考,和你交流,供你参考,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

我的回答颇为简单,那就是,我们从虚无中来,又到虚无中去,我们(人生)所有的只是一个过程。

从虚无中来,怎么说?我是这样想的。如张三,假定二十岁,那么请问二十二年前他在哪儿?那时他父母也许还不认识还没见面呢!或者他父母虽然已经结婚,但张三还没有成为受精卵,还不存在。这时我们只能说张三还在虚无中——理论上的可能性中。换个角度,张三的出生是因为父母的结合,那么他父母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来自于他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那么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怎么来的呢?如此连环地一路追问下去,大概会追问到单细胞草履虫。

到草履虫还不“到底”啊!还可以穷追不舍地再问下去。再问的结果,只有请老子出来回答了。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的“无”,在老子的词典里,等同于道,等同于一,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势”(无限的可能性)。

找到了虚虚的来路,那么去路——到哪儿去呢?当然这个“哪儿”肯定不是一个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固定处所,而只是一个虚虚的方向,虚虚的境界。即,人类想去的地方,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

关于这个虚虚的方向和境界,我想借用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的一尊雕塑——“行走的人”——来加以说明。

“行走的人”没有头,也没有两臂,好像残缺的古像,但是这残缺又俨然是帮助了雕像的表现性,是必然的。正因为没有头,没有臂,“走”的姿态更突出、更强烈。好像走到他自己的毁灭,天地的毁灭,最后只剩下断躯和跨开的大步,活像一个有了生命的汉字:“人”。(《关于罗丹——日记择抄》第215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何处去的意思,去哪里的意思(1)

如此简单的造型,不为视觉上的“好看”,而是为了寄托意蕴。那么它蕴含了什么意思呢?请听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的解读:

“行走的人”所表现的正是这一种精神状态,人超越自然力而岸然前行,任何自然的阻力都抵挡不住的主体精神力量的显现。

“行走的人”迈着大步,毫无犹豫,勇往直前,好像有一个确定的目的,人果真有一个目的吗?怕并没有,不息地向前去即是目的,全人类有一个目的吗?也许并没有,但全人类亟亟地向前去,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雨果说:“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大迈步的动态!走在风云激荡日夜流转的大气里。残破的躯体;然而每一局部都是壮实的、金属性的,肌肉在拉紧、鼓张,决无屈服与妥协。

它似乎并不忧虑走向何处,而它带着沉着和信心前去。

我们不知道它的表情,它是微笑的,忧戚的?睥睨一切,踌躇满志?泰然岸然?悲天悯人?都无,都有。准备尝一切苦,享一切乐,看一切相,听一切音,爱一切爱,集一切烦恼……而同时并无恐怖,亦无障碍……直走到末日,他自己的,或世界的。

且有一半已经毁灭,已经消逝,已经属于大空间,属于无有,属于不可知,属于神秘。人的行走已跃级到宇宙规律的运行。

天行健。

悲壮的,浩瀚的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雕像。

这是极为深刻、绝妙的理解和阐释!熊先生解释的当然是“行走的人”这一具体作品,但是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们到哪儿去”的正面回答:

“人果真有一个目的吗?怕并没有,不息地向前去即是目的,全人类有一个目的吗?也许并没有,但全人类亟亟地向前去,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雨果说:‘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

看,在这简单朴素的“形”里传达出的是人超越自然力而岸然前行的精神状态,是任何阻力也挡不住的精神力量。人类到底要往哪儿去?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往想去的地方去,往理想的地方去,往不得不去的地方去。

熊先生解读独具眼力的地方在于,把作品意蕴上升到宇宙规律运行的高度,并与中国“天行健”的文化精神相对接。很明显,解读挖掘出了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挖掘出了作品体现的人生态度,一种豪迈的,雄健的,高昂的人生态度,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