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转注”与“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转注是指同义词的意义相互解释。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 假借指借用一个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属性近似的字来表达一个新事物。如:早晚的“早”写成“蚤”;“令”本义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又指县令。
从造字角度说,汉字具有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汉族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明智慧。汉字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认识”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个对对象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顾→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统认识方法的进化模式。
(119)归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甲骨文“歸(归)” 从从帚。,构形源自坐在地上后,留下的屁股印迹;帚,笤帚的象形描摹,中部的穿通符号表示捆扎。因此,“歸(归)”最初的意思是用笤帚清扫座位上的尘土,表示归家并准备住下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