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下一句是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1 12:25:46

双方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断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0年6月22日,**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求同存异,意思是舍弃差异点,寻求共同点,搁置分歧点,选择一致点。求同存异,出自宋代陈瓘的一篇文章《祭范忠宣公文》:“彼执一者,弃异取同”。陈瓘是宋代的贤臣,为人清正谦和,《宋史》评价他谏奏像唐代陆贽,刚正像狄仁杰,明道像韩愈。他写的这篇祭文,是悼念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的。范纯仁曾拜相,谥号忠宣。

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高明的一种思想。《礼记·乐记》里就有这样一段话: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翻译成白话,大致是说乐的特征是求同,礼的特征是存异;求同能够让人们相亲相爱,存异能够让人们保持尊重;让人们之间互相关爱、敬重,并能保持应有的秩序,就是礼乐的功能。

由此可见,古人是十分注重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起健康合理的秩序和法度的。所以《礼记·乐记》里面,还有一句值得我们关注的话:“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古人对此有明确的注释,意即通过对天地万物高低大小的观察和尊重,建立法度、保持节制。这样的思想,体现在《中庸》里,就是我们熟悉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求同存异,比较多地体现在我们的外交活动中。1954年12月底,南亚五国决定于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亚非会议,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参加。美国为了阻挠会议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中国,污蔑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极力挑拨地区关系。正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总理发表了关于“求同存异”的著名讲话,正式提出把“求同存异”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的方法,各国之间应该“从异中求同”,体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1957年4月,周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谈道:“根据*的《矛盾论》的分析,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有的问题都有同有异,所以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提出了‘求同存异’这样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此,对兄弟国家的某些问题也是如此,也需要‘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所和者在心,心往一处想了自然同心同德;小人所同者在利,只顾利益最终必然离心离德。

与和而不同接近的一句话是周而不比。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重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钱穆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念信。”

这是一种定力,无论一个人为人立世,还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都离不开这样的一种定力。隋代的王通,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只有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中华民族,自古及今,都是待人以诚心诚意。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

6月2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一次明确指出中国是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和平不要霸权,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之间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

这些都体现着中国的广阔胸怀,传递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的重要信息。秉怀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真诚和务实,我们一路走来,尽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我们始终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向前,我们相信,前方的风景会更好。(刘同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