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视频 王辉 潍坊报道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春节档热映电影《第二十条》中的经典台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也喊出了人们呼唤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电影崇尚正义的价值理念与潍坊峡山自古以来的精神文化内核不谋而合,随着一件青铜兽的出土,一段惊世传奇的“獬豸文化”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能识善恶,触不直者
中国传统瑞兽凝聚着民间智慧,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67年,獬豸青铜兽出土于潍坊市峡山区前凉台村东汉汉阳太守孙琮墓,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獬豸之一,也是国家一级文物。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只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正义勇猛”的化身,充满了人们对原始瑰丽的山海世界的无穷想象。
东汉杨孚所撰的《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解豸。”传说,在诉讼制度还未健全的原始社会,人们便用獬豸断案,遇到难以解决的案件时,就将獬豸牵到当事者双方面前,獬豸会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用角将犯死罪的人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从先秦到明清,“獬豸”的形象被当作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公正执法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制成衣冠;秦朝时,正式将“獬豸冠”赐给御史佩戴;汉朝时,廷尉、御吏等都佩戴“獬豸冠”;明清时期,补服通行,獬豸成为御史等监察系统官员的标志。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究其原因,其实不在于其形象怪异、张牙舞爪的表面功夫,而在于獬豸作为正义的象征,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是无可比拟的。
稀世珍宝,惺惺相惜
1967年在山东潍坊出土了一件獬豸青铜兽,无独有偶,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铜奔马,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被称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这两件都埋藏于东汉后期且出土时间又极为相近的青铜器之间又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獬豸出土于东汉汉阳太守孙琮墓,马踏飞燕出土于东汉的张某将军墓,从出土的文献资料来看,孙琮在汉阳的治所冀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甘谷县,恰恰是马踏飞燕墓主张将军的家乡。”峡山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炳然告诉记者。
一为武将、一为文臣,马踏飞燕将汉朝战士勇武豪迈、一往无前的气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穿越千年感受盛世的大汉雄风;獬豸则是法治文化的化身,彰显大汉王朝以武略安天下、以法治定乾坤的政治抱负。两件文物都注重平衡之美,同样都倾注了工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体现着东汉青铜器制作技艺的超高水平。
马踏飞燕与潍坊獬豸可谓“惺惺相惜”,耐人寻味。人们沿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脉络细细追寻,依然震撼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绵延不绝。近年来,为扩大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潍坊通过强化獬豸的故事性,挖掘情感共鸣,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着力将“潍坊獬豸”打造为集文化、时尚、趣味、观赏为一体的文创品牌。
名为“獬谢”的吉祥物两脚踏地,身子圆滚滚,除了头部的独角之外,颈背部的鬃毛成尖角型,两只长耳也前刺如矛。由于具有“清平公正”的文化含义,因此,在峡山举办赛事时,评委们会手持“獬谢”进行宣誓,表明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保证赛事活动成绩的有效性。不仅如此,潍坊还按照不同的赛事活动设计了多款獬豸的卡通形象为正义代言,以更加通俗的方式丰富獬豸文化的内涵。
百花齐放,盛况空前
现在,獬豸成为了潍坊峡山的城市文化IP,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成为了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
在獬豸文化的引领下,涵养浩然之气,开启峡山二次创业的新篇章。2022年,峡山举办“新时代 新鲁菜”2022创新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36个国家的1000多名选手切磋烹饪技艺,全方位展示鲁菜色香味俱全之美;2023“云涛肥业”峡山环湖乡野马拉松成功鸣枪开跑,在碧波荡漾中超越自我。2024环峡山湖马拉松赛已定档4月14日,将峡寿街、郑玄路、峡宁街、北大新路、内环湖路、溢洪闸大桥等特色景点串成赛道,为参赛者在山水田林间打造一场生态体育赛事。
“不论是鲁菜大赛,还是环湖马拉松,我们举办的赛事规格不断提高,所提供的服务品质不断升级,选手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也获得了国际上相关专业机构的认可。”刘炳然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在潍坊峡山落地生根,为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质,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供了优质温床。
獬豸飞天,星光璀璨。獬豸文创产品“獬谢”已成功搭乘“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发射返回星辰大海,千年底蕴铸就今日辉煌,潍坊正载着历史奔向未来,续写文化传承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