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的解决办法,高考病句修改技巧和方法高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1 17:41:39

高考病句的解决办法,高考病句修改技巧和方法高中(1)

一、语序不当

01

多重定语次序不当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前若有多个定语,一般要按相关的语法要求排列,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通常是:表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短语+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心语。此外,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的前面。

例句:她是国家队的(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表数量的——“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形容词性短语)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02

多重状语次序不当多重状语的排列顺序通常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时间状语;

③处所状语;

④范围副词做状语;

⑤表情态的形容词做状语(应靠近中心语);

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应和中心语紧连在一起)。

例句:为表示对他的关心(表目的),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交谈。

03

定语状语错位

常见的两种错位有

(1)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如:“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这句中“热烈”应修饰“讨论”,即“热烈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2)状语误放在定语位置上,如:“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这句中“明确”应做状语,修饰“提出”;而不是做定语,修饰“意见”。因此,应把“明确”放在“提出”之前。

04

并列 / 递进成分顺序不当

一个分句中有并列的词语或短语,这些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时间、空间、范围大小、情感变化过程、数目常规等关系,如果顺序不当,就会造成不合逻辑、失去照应等问题。

例如:“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此句中“整合、发现、提炼”三个动词存在先后的逻辑关系,应先“发现”后“整合”,要修改为“发现、整合、提炼”。

又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些年一路走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句中“造福了世界”和“发展了自己”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先后、大小的关系,应改变为“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05

虚词位置不当。

(1)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前一分句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

如: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辨析:“不是……就是……”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质量”和“成本”,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故“不是”应该移至“质量”之前。

(2)否定副词位置不当。看到否定副词,看其位置是否恰当。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且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的词。其中,否定副词一般紧挨着介宾短语,放在其前面,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如:“针对小区乱停汽车的现象,物业公司规定,如果业主把汽车不停在规定的停车位上,罚款 100 元。”句中“不”的位置不当,应放在“业主”“把汽车”之间。

(3)介词位置不当。

①注意介词结构位置是否恰当,看全句是否存在谓语残缺的问题。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我们往往将介词短语误作前面主语的陈述,修改时可将介词移至主语之前。如“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一句中,“自从”放在“消息”后,造成这句话有两个主语。

②注意介词造成主客体颠倒。如“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对某些职工的确会感到不适应”,介词“对”位置错误,使句子颠倒了主客体,应该把“对”放到“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之前。

二、搭配不当

01

主谓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表现为谓语不能用来陈述主语,这类语病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

(1)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是单个的词语,但两者往往离得较远,我们容易忽略。比如“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这句话,主语“高考改革”和谓语“出台”就不搭配,要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二字。

(2)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的短语(并列短语居多),造成多个短语同用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多个谓语不能对应搭配。如“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一句中,主语由“创业大街”“创新创业大赛”组成,谓语是“启动”,其中“创业大街”与谓语“启动”搭配不当。

02

主宾搭配不当

如:他被评为最佳电影

03

动宾搭配不当

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

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园林博览会的理想。”句中谓语动词“完成”与宾语中心语“理想”不搭配,应将“完成”改为“实现”。

04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此类语病主要指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的问题。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句中“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应改为“丰富”。(优裕的:财物,人力富足)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05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

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是”和“而是” 、 “不仅是”和“而且是”等

06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如: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前面讲的是两面,后面是一面的,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能否”。

值得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是否”等两面词时,也要认真分析,如下面的句子就不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这句话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标志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的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实际上是可以搭配起来的: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三、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就是句子的成分残缺;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1)主语残缺。

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介词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修饰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当“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辨析并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句子开头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

②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句中滥用“使”字造成主语缺失。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

③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

例: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

句中“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

④省略不当,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例: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句中“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略的,应加上;最后一个分句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

(2)谓语残缺。

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控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能力。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残缺的,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

(3)宾语残缺。

①动词的宾语残缺。例: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句中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

②介词的宾语残缺。例: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此句中的“在”是介词,需要与宾语搭配,应在“形象”之后加上“方面”。

2.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一般是句子较长,前一个主语说出后,紧接着有一个较长、较复杂的状语,作者可能忘了前面的主语,往下说时就又另外开头,再来一个主语,就造成了主语多余。主语多余的句子,前后两个主语所指的是同一事物。

如: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在上课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删去后一个“我们”。

(2)谓语多余

有些句子已有一个动词作谓语了,又加进一个动词,就造成谓语多余。

如: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

(3)宾语多余

有些句子,谓语已经带上了合适的宾语,又在后边加上一个多余的宾语。

如: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分析】删去“的想法”,“虑”即“想法”

(4)实词多余。比如: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际”意为“彼此之间”,“国际”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间”是多余的。

(5)介词多余。比如:被当选为人大代表。“当选”就是被选上,“被”是多余的。

(6)副词多余。比如:这个班的语文学科的平均成绩都在九十分。由“平均成绩”前的定语可知,“平均成绩”是“这个班”的,所以只有一个。但“都”表示总括,二者无法连用,故“都”字多余,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偷换主语)、藕断丝连等。

1.句式杂糅句式

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如: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句中“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杂糅。

2.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就是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杂。如:各大媒体在纷纷报道党中央“打老虎”的实际行动后,许多贪官污吏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妄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打击。句中“各大媒体在纷纷报道……”一句只出现了主语“各大媒体”与介宾结构“在纷纷报道……后”,而后一分句又陈述另外一件事“许多贪官污吏”,前一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分句又更换了主语,造成了中途易辙。可将“各大媒体”放到“在”之后。

3.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这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如:农民发现了夜明珠价值连城

特别提醒:与“藕断丝连”相似的是兼语句。“兼语句”是一种句型,不是病句。如“王老师叫小强去办公室”就是一个兼语句,“小强”是兼语,身兼二职,既是“叫”的宾语,同时也是“去”的主语。支配兼语的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才能构成兼语句,而“藕断丝连”句中的有关动词不是使令动词,所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指代不明通常指上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而下文使用指代词时却没有交代清楚,从而造成歧义。如: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展,它们在各国的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句中“它们”指代不明。从句子结构分析来看,“它们”是指“创作活动”,而实际上应该指“艺术品”,因此造成了表意不明,可将“它们”改为“这些艺术品”。

又如: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句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2.修饰关系不明确

一般是主语中心语或宾语中心语前有多个修饰语,其中有的修饰语(多为第一个)修饰不同的对象时,句子就会有不同的表意。如: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句中的“三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厂”,则有“三个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则有“一个厂的三个领导”的意思。

3.多音多义(或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句中某个字是多音字,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时不一定出现)。

4.停顿位置不同造成歧义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如: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高新技术科技会”的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句中“3日和10日下午”可停顿为“3日和10日/下午”和“3日/和10日下午”,这样就有两种表意。

六、不符合逻辑

1.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道理,不符合客观事实。这种语病有的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错误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妥而产生的。不合逻辑的现象主要有:概念混乱、主客体颠倒、前后矛盾、否定不当、不合事理等几种类型。1.概念混乱几个事物并列构成种概念,与对应属概念不能构成种属关系,或并列成分之间互相包含,会导致句子概念范围不清。

(1)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出现概念间包含或交叉的错误现象。如:“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句中“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2)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同一范畴。如: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句中“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二者都不属于“体育活动”。

2.主客体颠倒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3.前后矛盾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如: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语境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

4.否定失当

否定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如: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句中否定失当,“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

5.强加逻辑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6.不合事理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如:清明时节,人们除了祭祖之外,往往要到山野中踏青赏花,这时,迎春花、野菊花、蜡梅花迎着料峭的春风向人们招手。此句中“野菊花、蜡梅花”分别在秋天和冬天盛开,出现在句中不合事理。

7.照应不周照应不周的表现有两种:(1)“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无”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或者句子中有表示正反两个方面的词语,却没有两面词与之呼应。

8.数词使用不当一般来说,句子出现了“增加”“缩小”“降低”“提高”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逻辑。增加可用倍数、百比分,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如:三个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句中“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是不可能的。应删去“一倍”,补上分数或实际数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