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是蒙元王朝的都城。始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九年(1272年)投入使用。
元大都的棋盘式布局现在依旧保留在北京二环之中,很多街巷胡同仍旧映衬出元大都的迹象。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开平即汗位,当时他已经取得了漠南的很多领土,有臣僚向他提议说:“幽燕之地,藏龙卧虎,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拜。大王果欲治理天下。驻跸之地,非燕莫属!”
这正好符合忽必烈的南迁之意。
1267年,忽必烈派幕僚刘秉忠在北京选址建新都城。
史书上记载的刘秉忠,学识渊博,精通五经八卦奇门遁甲。
选址确定了金中都东北边金帝大宁宫所在地,依傍积水潭为中心营建新都,正好符合蒙古人傍水而息的生活习惯。
柳中遵从《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内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原则,营建了边长为九里的方方正正的新都,城中有纵向和横向各9条大道。以大汗居住的宫城为中心,左边设了祭祀祖先的太庙,右边设了祭祀五谷和土地神的社稷坛。
新都当时称为“汗八里”,就是大汉之都的意思。
1272年忽必烈正式迁入新都,赐名“元大都”。开平改名为“元上都〞,降为陪都。
直到1368年元顺帝弃城北遁朔漠,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元大都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秉忠并没有完全依据《周礼.考工记》中的“旁三门”而设置12座城门,在北边只设了两座城门,所以元大都共11座城门。
这一直被史学界各种推断,各种解释,但总体可归纳为如下4种:
第一种:哪咤城
元大都只有北侧设两座城门,其他三面各有三座城门。正好符合哪吒三头六臂的造型。
按哪咤城之说,北边的两个城门就代表哪咤的两条腿,其他三面就是哪咤的三头六臂。
第二种 八卦说
按照八卦北侧的中位属于“坎”位,这位置易守不易防。在古代攻城时,城门是最易攻破的地方,所以此处没设城门。
第三种 靠山说
古代帝王都讲究坐北朝南,而以背靠大山为更安全更稳定。所以营建都城的时候,以城墙喻为靠山,让大汗背有靠山,以表达江山稳固的美好愿望。
第四种 阴阳说
刘秉忠推崇《周易》和《皇极经世书》,精于阴阳算术。
他取阳数1、3、5、7、9的中数5;
取阴数2、4、6、8 、10的中数6。
5和6之和为11,合乎五六天地之中,所以大都辟十一门,四达八通、天地相衔。
就是元大都十一座城门的四种解释,您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请在留言区告诉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