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从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毕业、现为大阪大学工学博士的71岁的吉野彰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日本总的诺奖获得者人数已经增加到27位。
对比发现,美国的诺奖获得者人数占据全世界第一,日本则排到第二,但为亚洲第一。从1949年获得的第一个诺奖起,日本基本上每过几年就有人获得诺奖。
然而,作为日本的邻国,同时又是东亚地区的第一大国,我们在诺奖方面却迟迟没有数量上的增加。早期时候,虽然有一些华人也获得该奖项,但他们要么主动加入他人国籍,要么否认自己是中国人或接受过中国的教育,所以诺奖的获得基本上都是我们的痛楚。
让人们感到嚣张的是,日本居然还许下50年内拿下30个诺奖的豪言壮语,其他亚洲国家不得不进入深层次的反思中。那么,如今日本的获奖情况进展的如何?
“五十年内拿下三十个诺贝尔奖”的扬言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台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时候,明确地提出追求目标,即在50年之内拿到30个诺贝尔奖。
2001年12月11日,瑞典和挪威分别在各自的首都举行诺贝尔奖颁布100周年纪念庆典,借着这一机会,日本再次重申自己的目标,并在瑞典的卡罗斯卡医学院内设置日本在瑞典的“研究联络中心”,表示对拿到诺贝尔奖的决心。
世界都看到了日本的决心和努力,不过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之所以提出这一目标,主要是表现日本对于科技大国的追求,因为在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的时候,其中的纲要就明确表达日本要成为一个科技化的强国,即“科技立国”。
有人又表示,这是政治在科技方面的表现,通过政府计划和定下目标的方式,号召与感染日本国人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让其尽早达到政府设下的计划。所以,对于50年之内是否拿到30个诺贝尔奖而言并不是重要目标,如果拿不到,那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接近目标就可以。
从2001年6月28日发表的《日刊工业新闻》中的一篇文章就表明,日本要成为“受到世界各国尊敬的国家”,如何做到这一点?军事的扩张等往日的做法已经不再是出路,“科技立国”是受到世人尊重的好方式。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许愿居然真的带来正面效果。
目前计划进展得怎么样了基本从2001年开始,日本已经在19年内(自2020年为止)连续拿到19个诺贝尔奖,平均每年有一个人获得。
2019年10月9日,吉野彰教授因为在锂电池方面研究取得突破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2020年的诺贝尔奖还没有颁发之前,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中村佑辅和教授藤田诚都获得提名,虽然没有得到该奖项,但足以说明他们是有实力的。
至此为止,目前日本已经有27人获得诺奖,自21世纪以来的人数则为19人,所以距离日本人50年拿到30个诺奖的计划已经完成2/3,而时间只是过去20年,他们仍然有30多年的时间在等待,期间能够拿到11个诺贝尔奖应该是相当容易的事。
但世事难料,未来的三十几年里,日本未必能够拿到11个奖项,从获得第1个奖项开始到21世纪之前的获奖数量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艰难性。